本文作者:zqbcyol

停牌2天的重磅消息!黑芝麻迎来"国家队"股东,传统食品行业变局开启

zqbcyol 2025-08-04 14:35:41 3
黑芝麻停牌两日后迎来重磅消息,传统食品行业迎来重大变革,国家队股东加入黑芝麻,预示着行业格局即将发生巨变,此次合作将为黑芝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其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此次变局将引领传统食品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有望激发更多行业内企业的创新活力。
黑芝麻,这颗在国人舌尖上滚动了三十年的黑色珍珠,即将再次易主。8月4日清晨,深交所一纸停牌公告像一把钥匙,拧开了尘封已久的资本暗门: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正筹划把手中约两成股份,转让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赛道的国有巨头。消息落地,股价只轻轻抬了0.64%,却在无数老股民心里掀起惊涛——那支从1997年一路颠簸至今、见证过家族兴替与体制更迭的老牌消费股,终于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故事要从三十年前说起。1997年,黑芝麻在深交所敲钟,头顶“广西投资”光环,没人想到它日后会成为李家的私器。2004年,南方投资——黑五类集团的前身——像一条悄无声息的蟒蛇,先后吞下南宁正业、珠海轻捷的股份,又在司法拍卖中捡漏,一举揽入15.32%股权;两年后,它再从广西投资手中接过2614万股,持股蹿升至25.09%,李氏兄弟正式坐到牌桌主位。2010年,南方投资吸收合并黑五类集团,借壳更名,家族控制人地位被法律与资本双重盖章,47.62%的表决权像一枚钢印,深深刻在黑芝麻的每一寸肌理上。
此后,广告里那句“黑芝麻糊哎——”成了国民记忆,但资本面却远没有那么温情。2024年,公司砍掉低效电商,营收下滑7.92%,扣非净利却飙涨97%,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瘦身:砍掉的是流量泡沫,留下的是产品真功夫。2025年一季度,营收继续微降3.74%,净利再缩29.61%,市场嗅到了“青黄不接”的味道——家族创新乏力,品牌老化,渠道被新锐零食品牌蚕食,转型迫在眉睫。
恰在此时,广西国资伸手。文旅+大健康,官方话语听上去宏大,落到黑芝麻身上却极其精准:黑色食品本就踩在大健康风口,广西又手握长寿之乡、富硒土地与东盟桥头堡三张王牌,一旦国资注入,品牌可借政府背书重返一线,渠道可沿“文旅+康养”场景渗透景区、酒店、疗养院,甚至借RCEP出海东南亚。想象空间一旦打开,黑芝麻就不再只是糊,而是“东方黑养”符号,是广西递给世界的一张健康名片。
对李氏家族而言,这是一次“体面交棒”。20%股份套现,既保住三成表决权的安全垫,又引入国资信用,对冲品牌老化风险;对广西国资而言,则是一次“以股权换产业”的经典操作:用资本纽带拉来一家上市公司,把零散的文旅康养资源装进一个市值近百亿的资本容器,既做大了国有资产,又激活了区域消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停牌不过两日,但棋局早已铺陈。国资进来后,大概率会推动董事会改组,引入职业经理人,设立大健康研究院,把黑芝麻从“家族企业”改写成“国有控股、市场化运营”的新物种。产品层面,黑芝麻丸、芝麻乳、植物基冰淇淋乃至富硒大米都可能被装进同一品牌矩阵;渠道层面,机场高铁、景区旗舰店、抖音直播间三线并进;资本层面,不排除后续注入广西旅发、广西医药集团旗下资产,让黑芝麻成为真正的“广西健康第一股”。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97年,广西投资把黑芝麻送进资本市场;28年后,广西国资再次伸手,把它拉回体系怀抱。不同的是,当年是行政划拨,如今是市场并购;当年是为了脱贫解困,如今是为了产业升级。一颗小小的黑芝麻,滚过民营化、家族化,又滚回国有化,每一圈年轮都刻着时代的注脚。
股市停牌的那48小时里,老南宁的街头仍飘着芝麻香,只是香味里多了一丝不确定。有人担心国资效率,有人期待品牌新生,更多人默默把旧股票从抽屉深处翻出来,掸去灰尘,等待复盘那一刻的涨停或跌停。资本不相信眼泪,但资本也从不辜负每一次转身——只要故事足够动人,黑色也能闪耀金光。
编辑有话说:从街边一碗热腾腾的芝麻糊到市值近百亿的资本棋局,黑芝麻的每一次转身都是时代浪潮的缩影。国资入局不是终点,而是一场产业升级的开幕式。接下来,如何让老品牌长出新生肌肉,让“黑养”概念走出广西、走向世界,才是检验这场股权更迭成色的真正考卷。对投资者而言,别只盯着涨停板,更要盯紧产品、渠道、团队的化学反应——毕竟,最终决定股价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落地的速度。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