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企业为何能够“逆袭” 敢想敢干勇立潮头

有这样一群“逆袭者”,他们用三十年磨一剑的倔强、壮士断腕的坚决和勇闯深水区的胆识,把“不可能”劈成两半。《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六期上线,通过三个故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揭秘了民营经济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大显身手。
秉持清华人产业报国的初心,维信诺董事长、总裁张德强博士以敢想、敢干、敢坚持的“三敢”宣言,讲述了柔性“中国屏”29年的逆袭之路。他说,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南坡和北坡难度不同、风光不同。如果“南坡”注定拥挤,就要做勇闯“北坡”的开拓者。民营企业敏锐、高效、灵活的特点与科技产业创新高度契合。百年变局下,民营企业加速抢占新赛道新领域,为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赢得主动。
当传统厨房逐渐冷清,厨电企业如何重新找到自身定位?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富佳给出答案:苦练内功,做难而正确的事。从传统工厂到“未来工厂”,从拓展生态到深研需求,积极拥抱数智技术,大胆转型升级,让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李兆前表示,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通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能在传统优势的深厚积淀和数字技术的赋能重塑中激荡出更多韧性与活力。
39年前,传化集团靠一口大缸、一辆自行车卖液体肥皂起家,如今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浙江“地瓜经济”的典型,从多元化到出海,再到迈向世界一流,传化集团副总裁徐迅说,靠的是机制和制度的传承。“创新就是我们的桨,实干就是我们的帆。”当前国际市场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出海”显示出其特殊作用和重要价值。随着更多制度政策相继落地,为“走出去”保驾护航,期待更多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大展身手。
李兆前指出,中国民营经济4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理论政策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的理论政策日趋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方向。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机遇空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时代民营经济大显身手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