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排哥被围堵墙边的合影请求,热情中的边界感缺失引发窒息现象
鸡排哥被粉丝围堵在墙边要求合影,因过于热情而感觉窒息,事件反映出在追星热情背后,人们可能忽略了尊重个人空间与边界感的重要性,鸡排哥的遭遇提醒公众,即使面对喜爱的对象,也应尊重个人意愿,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谁没见过网红被围堵的场面?但当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带着沙哑的嗓子说“被按在墙角一点空气都没有,我要窒息了”时,还是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靠6元鸡排和脱口秀式互动圈粉的摊主,本是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的“开心果”,却在国庆的人流里成了被热情裹挟的“囚徒”。这场闹剧揭示了一个真相:再真诚的喜欢,没了边界感也会变成负担。
48岁的李俊永在景德镇卖了多年鸡排,因金句频出和亲民态度走红,甚至成为城市推荐官。国庆假期,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有人从河北赶来排队5小时,有人加价20元代购鸡排,他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10月3日收摊时,一群顾客涌上来求合影,混乱中他被挤到墙边,挣扎许久才脱困,无奈道出那句让人心疼的抱怨。
这不是他第一次被流量“绑架”。爆火后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手臂因不停颠锅青筋暴起,手上全是热油烫的伤疤,脖子还有中暑掐痧的淤痕。即便如此,他还要一边炸鸡排一边配合拍照,保持微笑回应金句,稍有松懈就可能被截图“黑脸”。更难的是兼顾品质,他和妻子每天凌晨备料拒绝预制,出摊前必晒食品安全报告,这份较真让人心生敬意。然而现在,这份真诚反倒成了被过度索取的理由。
有人拿着设备全程直播,有人隔着油锅喊他重复金句,还有人冒充他已故的父亲招揽生意。这些人嘴上说着“支持”,却把他当成了无需休息的“情绪工具人”。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个个顺溜地拍多高兴,何必要挤得人喘不过气?”这句话戳中了关键——喜欢该是双向奔赴,不是单方面的消耗。
这不仅是鸡排哥的个人困境,也是当下网红与大众关系的缩影。从街头摊主到流量焦点,身份的转变往往猝不及防,但大众的“喜欢”却容易跑偏。把对方的职业素养当成“必须配合”,把个人需求凌驾于他人感受之上,比如有人为了打卡无视排队秩序插队,有人为了拍视频差点让鸡排摊着火,这些行为早已偏离了“支持”的初衷。
良性的互动需要守住三道“边界线”。首先是行为边界,合影、拍视频前先征求同意,不围堵、不推挤,给对方留出基本空间。其次是需求边界,理解对方的工作本质,他首先是炸鸡排的摊主,其次才是“网红”,不该要求他放下工作全程配合。最后是尊重边界,不窥探隐私,不传播谣言,把关注放在产品和真诚服务上,而非过度消费其个人生活。
值得欣慰的是,鸡排哥一直在努力平衡,他开出12个分流摊位减少排队,当地文旅局也派人维持秩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普通人的心态——我们追捧他,也应该尊重他的努力与真诚,就像他给聋哑顾客优先做鸡排、给孕妇免单时展现的善意那样。
鸡排哥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流量时代的温柔与粗糙。他用一份鸡排的温度温暖了很多人,而我们也该用一份边界感的尊重回应他。毕竟,能让人舒服的喜欢,才是真的喜欢;能让人喘息的追捧,才算真的支持。希望下次再去景德镇,看到的是有序排队的人群,听到的是鸡排哥爽朗的金句,而不是那句让人心疼的“我要窒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