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安能停牌引发快运行业新一轮重大并购事件

访客 2025-09-19 11:12:14 66100
安能物流停牌,快运行业迎来重大并购事件,此次并购涉及安能物流公司的股份暂停交易,表明该公司正在寻求进一步整合资源或进行重要业务决策,快运行业再次发生大规模并购,预示着行业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此次并购将对整个快运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加盟制快运一哥”安能的一纸公告,引发了快运市场的大地震。

9月18日,安能物流发布短暂停牌公告。公告显示,安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于2025年9月18日上午9时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短暂停牌,以待根据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发出载有本公司内幕消息公告。

那么,安能并购的催化因素有哪些?又会是谁并购安能或安能会并购谁?

并购是企业价值最直接的呈现方式

过去几年里,快运市场出现了多起百亿级的大型并购案例。

2018年3月,顺丰收购新邦,并购后新网络以顺心捷达为品牌运营,打响巨头收并购布局快运业务第一枪。

2020年8月,京东物流开始了对跨越速运的收并购;到2024年12月,这一并购动作结尾,跨越速运成为京东物流全资子公司;

2021年7月,壹米滴答宣布与汇森速运达成战略投资合作;

2022年3月起,京东物流以接近百亿元的代价拿到德邦快递控制权;

2025年3月,顺心捷达与德坤物流达成战略合作,顺丰系完成全公斤段产品布局……

并购后,企业战略上的区别,正在形成零担市场的新格局。在物流进化TransLog发布的《2025中国零担企业30强》排行榜中,上述并购案例涉及的企业,已经常年稳定在前十强当中。

安能停牌引发快运行业新一轮重大并购事件 中国零担企业30强排行榜前十

从这个角度来看,零担快运市场的并购案例,正在将快运市场的格局,变成巨头间的游戏,行业也在这种百亿级的并购案例中,逐渐走向集约化。

当然,除了业务本身之外,如此大手笔的资本动作背后,一定跟“钱”高度挂钩。

就在壹米滴答、德邦相继经历收并购的同时,安能物流在2021年底登陆资本市场。相比于壹米滴答、德邦的并购估值,不论是头部快运网络,还是背后的投资人,都希望“货量王”安能,能在资本市场跑出独立行情。

上市之初,安能市值达到160亿港元左右,从资本角度来看,市场给出一个不错的价格。而后,安能物流市值一度跌至30亿港元左右。

此后在一号位秦兴华的带队下,安能物流通过组织变革、市场聚焦、渠道深耕、生态建设、精细化运营等组合拳,重新得到市场认可,市值回到如今的120亿港元。

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大钲资本一直是安能的陪跑者,从2013年B轮开始到如今,其都深度地参与到安能的战略、融资与运营中,可以说是最懂快运网络的投资人之一。

安能停牌引发快运行业新一轮重大并购事件

即便安能在资本市场上价值回归,但无论是在物流行业从业者,还是安能背后的股东看来,安能还是被低估了。

企业价值到底该如何衡量?其实,从今年的资本市场中有迹可循。

京东物流获取德邦控制权的过程中,德邦今年从最低位到最高位,市值翻了一倍;同样的,阿里、申通与丹鸟的并购案例中,申通今年以来市值最高也是翻了一倍……

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安能并购的催化因素。

换种方式争第一

对于安能并购案例,到底是“谁并购安能”还是“安能并购谁”,要理解背后的意图,首先要看牌面。

经过过去几年的多起重大并购案后,零担快运市场格局巨变,从德邦与安能的龙头之争,逐渐演变为京东系VS顺丰系的巨头之争。

根据物流进化发布《2025年中国零担企业30强》时整理的数据来看,快运头部玩家相继刷新货量规模天花板,比如德邦快递、顺丰快运、安能物流、中通快运都是接近1500万吨的货量规模。

从单体规模来看,头部之间的货量差距咬的很紧,尤其是在利润层面,德邦快递、安能物流、中通快运在2024年都在8亿元左右。

因此,安能收并购案例背后的一个关键目的,是换种方式争第一。

1)集团型的第一。

从过去几年快运行业出现多起大型的收并购事件,到如今大型的资本合作仍在继续,受此因素影响,行业头部正在形成“快运集团”,尤其是在直营制头部,已经形成了京东系、顺丰系两大超级巨头。

其中,京东系由“京东快运+德邦快递+跨越速运”构成,顺丰系则由“顺丰快运+顺心捷达+德坤物流”构成。业务体量上,两大超级巨头的规模都达到了3000万吨/年的盘子。

集团巨头的拉锯中,安能是一张引导格局分化的绝对王牌。

安能停牌引发快运行业新一轮重大并购事件

2)加盟制的绝对龙头。

上述大型收并购中,会发现京东系、顺丰系都是直营系之间的碰撞,并且,随着这几年来直营系与加盟制玩家逐渐都将战略聚焦在更高价值的小票零担,奶油尖尖之争一触即发。

事实上,过去一年直营制网络在持续打强时效、服务、品质标签,通过“价格杠杆”调整市场策略:一方面谋求更高的市占率和高增速;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细化网络的颗粒度,渗透下沉市场。

通过价格撬动货量增量,成为直营制网络做深网络密度和拉直车线,带动时效和服务提升的关键。

而加盟制网络头部玩家,也开始从“规模为王”向“品质利润”路线转型。安能物流、壹米滴答、中通快运、百世快运等网络的票均重量均降至100kg左右。

并且随着“千万吨”的体量,加盟制网络的网点数量、车线拉直、班线频次等带动货损下降、时效提升,使得头部网络服务能力升级,具备渗透高毛利产品的能力。

看过整个快运市场的牌面之后,相信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已经有了几个备选项。

大猜想:顺丰、顺心捷达、中通快运?

实际上,过去快运市场这种大型的收并购动作之下,市场也不时会传出安能的资本动作。而顺丰、顺心捷达、中通快运、圆通快递、百世快运等等,都曾是绯闻对象。

而大型的收并购,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包括财力、业务互补性、市场格局走势、股东利益一致性等等。

根据物流进化TransLog与几位业内人士的交流,聊到市场有几种猜想:

第一种猜想是找大树,争第一。

正如上面说的,直营制玩家通过收并购的整合方式,将快运头部的天花板一下子从1000万吨/年,拉上了3000万吨/年,并且双方仍在焦灼状态,安能是一张能够大幅拉开差距的王牌。

因此,这一猜想的导向,便是“直营制战略投资安能+安能合并直营玩家的加盟网络”。

第二种猜想,便是走出加盟制的独立行情。

其实,从快递市场的格局中可以看到,加盟制网络一直深陷同质化竞争泥潭。这也导致加盟制网络市场中头尾差距巨大,只有老大和其他。因此,要与直营玩家一决高下,加盟制玩家必须要占据绝对的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对于加盟制网络而言,尤其是中通快运这样的“黑马”,其实还有一个点,就是要打破当前市场对快运网络的估值逻辑。

就在安能上市当年,中通快运进行了3亿美元的B融资。要知道对于当时的中通快运而言并不缺钱,一方面,其有着中通集团的托底,另一方面,其快运业务本身已经实现了连续盈利。

相比之下,当时中通快递的市值在2000亿元左右,而在万亿级的快运市场中,头部玩家百亿级的估值显然是低估的。这也就意味着,中通快运这轮融资更多是冲着打破市场对快运网络估值逻辑去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盟制玩家之间的并购,便是“头部之间的大比例股权投资”:一方面是在头部市场地位中大幅拉开差距,另一方面是重塑快运网络的估值逻辑。

对于安能这样具备足够市场地位的龙头玩家而言,在“谁并购”or“并购谁”中其都是一张王牌,并且都将是改写行业格局的一笔。

对于并购方向,你们怎么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