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骑手时代来临 外卖配送压力持续攀升
随着全民骑手时代的来临,外卖业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配送压力的持续攀升,面对日益增长的外卖订单,配送难度逐渐加大,骑手们面临着时间紧迫、路线复杂等多重挑战,这一现象对骑手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骑手职业安全和权益保障的关注。
立秋当天,听到“两大外卖平台共发出2.6亿单”的消息,张源破防了——泼天的富贵,自己却只抢到几笔“垃圾单”。
骑手比订单多,似乎正从大家的调侃照进现实。
跑了一年外卖,张源很少为单子发愁,但最近一切都变了。接单大厅到午高峰仍空空如也,过去被嫌弃的远程单、重物单、爬楼单统统“露头就被秒”,除了等待系统派单,他毫无办法。
“被放暑假的大学生整顿了。”张源说,他现在比家长都盼望开学。
然而不止是大学生,翻开社交平台,越来越多人送外卖上瘾:打工族心不在焉,数着秒等下班变身“红黄蓝骑士”;旅游特种兵弃打卡点不顾,玩到哪外卖送到哪……全民送外卖热潮滚滚而来。
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我国外卖骑手已突破1300万人。这支队伍在今年夏天空前壮大,有平台的骑手数量一度暴增至去年3.5倍。
本文记录了几位兼职骑手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这场“外卖潮”的注脚——在年轻人眼里,送外卖不是低人一等的“丢脸工作”,而是一种新的“灵魂保养方式”。
椰子:逃离同事,回到“不是毒妇”的日子
兼职送外卖第二周,我就扛不住了。回家直接“昏厥式”掉线,然而过度使用的脑子仍在放电做梦,每天醒来都巨困、巨累。
之前总以为,送外卖就是去骑车,难不倒我这个老司机。亲自干了才知道,除了要与时间赛跑,还要分心看群消息、应付顾客和门卫,跟军训一样累人。
但比起上班遇到的糟心事,这点辛苦也算不得什么。
我本职是平面设计,典型“看甲方脸色”的窝囊工作,可没想到最坑人的不是客户,而是关系户销售们。
不会用办公软件、教一次忘一次我都忍了,给客户做一张灰色海报,我说“要准确色号才能做”,销售传达给客户时变成了“做不了”;好不容易问来了色号,我说“印刷会有色差”,销售拍着胸脯跟客户保证“绝对没问题”。
结果可想而知,原来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工作,硬生生拖了一周,尾款还收不回来。
我每天都带着愤怒踏进公司,看到那几位只会拖后腿的同事,胸口更是阵阵发闷,感觉又要多长好几个乳腺结节。想离职,又没那个底气,只能跑跑外卖解压。
不用看客户脸色、不用猜领导心思,踩着电动车踏板往前冲就行了,迎接你的是新鲜的空气,以及路上不经意解锁的夕阳、流浪猫狗——这些鲜活的生命力,只有走出格子间才能发现。
虽然也有焦头烂额的时候,比如有一天不小心接了个送鲜花的单子,我一路上战战兢兢,既怕开快了颠坏鲜花,又怕开太慢超时扣钱。
终于骑到小区,弯弯绕绕的路线又把我绕晕了。急得团团转之际,一位好心大妈主动过来给我指路,我开远了还能听到她的大嗓门,“对就是这个方向!”
等电梯碰上对家平台外卖小哥,他热络地打招呼,得知我们不去同一层,还有点可惜:“要是同一层我就帮你送了。”
还有一次,送完单遇到天降大暴雨,我赶紧翻出雨衣穿上,边上一位小哥也是衣服加裤子慌忙往身上套,等我俩穿好了,雨也停了。两个滑稽人,相互看着对方哈哈大笑。
每次遇见这样的暖心时刻,我就好像回到了自己还不是毒妇的日子,世界不止有闹心同事,陌生人之间也很有爱。
等休养好了,我还要继续跑外卖。
黎立:炒股负债几十万,送外卖“重启人生”
我要挣钱,而且不是自媒体那样播种很久才有收获,也不是端盘子按月领工资,是要干一天、落袋一点。
所以我去送外卖了,否则欠债几十万的焦虑,根本没办法缓解。
时间退回三年前,我的生活还很美好:在十八线小城市,夫妻俩一个月赚6000,算不上大富大贵,有空能带着孩子去周边旅旅游,逢年过节也能下馆子。
可看到同事开着豪车,给老婆孩子买名牌,再联想自己可能要领一辈子的3000月薪,怎么都不甘心。当时股市行情火热,看着别人秀收益,我坐不住了。
瞒着家人把房子抵押了35万,我一头扎进了股市。也没指着赚大钱,赚10万就收手,然后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给老婆买金子。
但股市小白是玩不过庄家的,我还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一点风吹草动都提心吊胆。没经验、心态又差,35万没多久亏到只剩14万,我崩不住了。
听人说虚拟货币能一夜暴富,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从股市割肉又冲了进去,想要赚回本钱。一开始确实赚了几千,没两天就跌跌不休、一泻千里。
我彻底丧失理智,借网贷填坑,窟窿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欠了足足60万。
那段时间感觉天塌了。不敢告诉家里,每天得灌三四瓶啤酒,有时还得喝白酒,醉了才能睡着。一睁眼满屏催债短信,房贷利息也压着,几次想要一死了之。
但仔细想想,我潇洒走了,留下烂摊子还得家人收拾。最后只能坦白,老婆和父母听到我一夜欠下天债也崩溃了,但还是选择一起面对,这让我既感动,更自责。
所以现在我送外卖特别拼,午休时间争分夺秒跑、周末更是起早贪黑跑,看着余额一点点涨起来,内心的空洞才能被填满。跑累了,没精力去比较、去内耗,睡眠也好了。
我也想明白了,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总把一切想得太简单,现在跌入了谷底,累死累活送外卖赚几块钱都很满足了。“心魔”死了,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有趣的是,自从我送外卖之后,单位四五六同事也跟风当起了骑手,有人是补贴家用,有人为了逃避放暑假的孩子,总之没人瞧不起这份工作,感觉外卖已经彻底融入大家的生活了。
艾丽:现代“年轻人”,爱上送外卖
送外卖这段时间,我收获的不止是订单,还有许多餐厅老板同情的目光。
她们打量我的眼神,夹杂着五分怜惜、四分不解,外带一分“小姑娘何以沦落至此”的唏嘘。但其实我穿得破旧,是因为精致套装送外卖不合适;没有小电驴,是因为想走路锻炼身体。
出来跑外卖,也不是饿得没饭吃了。
我的家境还不错,因为毕业后长期吃药抗抑郁,就没正经上过班。自己搬出来住,每天睡到自然醒,点外卖、打游戏。说不上特别空虚,但就是没意思。
一个人待久了,干啥都不得劲,身体不太好,精神更差。想去人多的地方转转,吸一吸真实活着的气息,又碍于社恐迈不出第一步。
现在不一样了。跑外卖以后,身体结实多了,精气神也提了上来。从前总苦恼“今天该干嘛?”,现在总想着“出去送两单吧”。
手机里弹出订单,有写字楼里的白领点的咖啡,居民楼人家点的生鲜……赶着去送货的路上,我心里突然生出一股使命感,感觉与这个世界的某个人产生了链接,这种链接对方不在意,对我这种阴暗爬行的“i人”却正好。
外卖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浓缩版“人世间”,我发现高端小区和老破小的环境差距特别大,订单与订单的差别也是——有些人花一百多点两个汉堡,有些人则吃着两三块的拼好饭。原来真实的世界,就隐藏在这些隐秘细节里。
还有一些单,特别备注“放门口就行,别敲门”,一看就是小孩子点的。让我想到自己以前也瞒着父母点外卖,蹑手蹑脚偷吃。原来大家都干过一样的事,挺有意思的。
送多了外卖,我自己也成了点单行家。以前花钱大手大脚,想吃就点。现在懂了,会避开卫生可疑的外卖店,挑性价比高的套餐。
之前我不理解为什么骑手一定要打电话敲门,后来知道不留痕,有些用户会自己吃了,再投诉骑手没送到;以前旅游填外卖地址不会很走心,现在知道一单的耽误,可能连累骑手超时好几单……
我越来越喜欢跑外卖了,虽然这会被亲戚多嘴“好端端的怎么干这行”,但对我来说,既能爆金币又能体验生活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荔枝:上千元的健身房,不如几块钱的外卖单
15斤重的东西,步行爬8楼,顾客还特意备注了“慎重接单”——这个单挂在大厅许久都没人接。
我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按下了接单。
其实我心里也犯怵,平时空手上5楼都得喘半天,更别说扛着重物上8楼了。但一想到自己的减肥大计,又振奋了精神。
坦白讲,我来送外卖纯属“没苦硬吃”。每天工作朝九晚六,下班回家后就窝在沙发上追剧,偶尔遇到烦心事,喝杯奶茶吃点零食,又能打满鸡血。
这么上班不到一年,我硬生生胖了二十多斤。上个月翻到自己过去的照片,漂亮衣服早已穿不下,不得不把减肥提上日程。
三个月的健身房报了,但跟大多数人一样,我第一个星期每天打卡,到第二个星期就找各种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后就再没去过,钱也打了水漂。
送外卖不一样,以前打死也坚持不下来不吃晚饭,现在忙到没空吃。每天步数破万,累到沾床就睡,连夜宵也不惦记了。就送了一个星期,我瘦了五斤。
而且跑着跑着,我居然有点上瘾了。
以前生活就是家和公司两点一线,下班除了偶尔逛街看电影就是无聊死宅,但送外卖就像在玩一个大型实景游戏,全世界都是NPC,接了单脑子里满是路线、倒计时,送完一单达成一个任务,特有成就感。
在“游戏”里,我还解锁了新地图:跟着订单去了很多没去过的地方,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碰见了有趣的苍蝇小馆,如果不是送外卖,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在闯关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有一次我连送了五六个小时,都没觉得累。
现在我不怎么宅了,有事没事就出门溜达几圈,看看日落、暴雨后的天空,逗逗邻居家的小狗……越来越能发现生活里细碎的美好。
当然,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尤其老骑手最近对兼职骑手的怨气挺大的。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以前这种爬楼的重活,没人接平台还会加钱补贴配送。可现在价钱还没涨,就被像我一样的兼职骑手抢走了,甚至新人已经多到,10个单里9个都是配送里程不足500公里的。
听起来挺无奈的,我决定减完肥就退出江湖了,把机会留给真正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