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基层减负须融入日常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为减轻基层负担,必须将其融入日常工作,长期坚持并持续努力,这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减负措施的有效实施,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合理分配任务,为基层员工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进减负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久久为功,让基层员工焕发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这份文件并不是新出台的规定,早在去年7月30日就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并于8月6日正式发布。时隔一年,新华社再次受权发布该文件,显然有其深意。
作为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的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若干规定》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文件出台前会经过严格的“减负体检”,内容更加务实,要求更加明确;数据代替干部跑腿,减轻了工作负担;清单制度落地落实,基层履职更加聚焦和规范。
为基层减负已融入日常工作中,效果显著。但也要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由来已久,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期努力。在《若干规定》施行一周年之际,中央授权新华社重新发布,表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出台《若干规定》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的决心。整治形式主义需坚持“经常抓、长期抓”,才能取得长效成果。
《若干规定》共分为七个部分,包含21条具体规定,具有鲜明特点。例如,针对当前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作出一系列禁止性和限制性规定;注重务实管用,不搞长篇大论。具体条款如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本系统综合性工作会议每年不超过一次,省级部门工作会议不安排县以下单位参会等,操作性强且细致。
《若干规定》还强调严格精简会议,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规格,提升质量效率。对于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等问题,明确提出考核应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
通过减少繁文缛节、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基层干部能够从这些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事实证明,减少形式主义、增加真抓实干可以有效减少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为基层减负还需明确权责,避免将所有任务都压给基层。明确了基层干部的职责后,他们就能少做无用功,集中精力为民办事和服务。整治形式主义是一场攻坚战,为基层减负则是一场持久战。《若干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强化了法规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部署,才能让会场与现场的距离更近,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