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网贷合同现86个出借人 揭秘平台隐藏真相

访客 2025-08-08 11:08:30 7292
本文揭示了网贷合同中隐藏的真相,涉及86个出借人的情况,通过对相关平台的调查,揭示了平台可能存在的不透明操作和潜在风险,这份摘要提醒人们关注网贷行业的风险,呼吁出借人在参与网贷活动时保持警惕,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4.5万元网贷合同居然冒出86个出借人

河南省郏县检察院依法监督纠正一起涉网贷合同纠纷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张某是郏县某企业负责人,近日拿到法院的再审胜诉判决书后,对承办检察官表达了感激之情。

事情始于2018年4月,当时张某急需资金给工人发工资,在某网贷平台签订了《借款协议》。协议约定借款4.5万元,分36期归还,年利率为12.95%。然而,扣除各种费用后,张某实际收到的金额只有2.59万元。

从2018年5月到11月,张某陆续归还该平台共计3.7万元。他认为自己已经还清贷款并提出终止还款,但遭到平台拒绝。七年过去了,张某虽然偶尔接到催收电话,但一直未理会。直到2024年1月,C公司以借款纠纷为由将张某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张某败诉。

张某感到既气愤又无奈,认为自己已经还了将近4万元,为何还要继续还钱。法院的判决不仅让他焦急如焚,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

转机出现在2024年7月。郏县检察院在一次专项监督行动中发现了这一线索。经过调查,检察官发现网贷合同中存在“砍头息”、虚增债务等条款,导致债务不断累积。此外,《借款协议》首页没有出借人签名,仅标注“见附件及文件”,而附件中竟有86名出借人。协议还约定了出借人同意在诉讼前将债权无偿转让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统一向借款人追索的责任条款。2023年7月,该网贷平台与C公司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将债权转让给了C公司。

检察机关深入调查后发现,两份合同存在重大瑕疵:86名出借人既没签名也没提供身份证明,平台越位“捏合”交易;协议条款侵害了借款人权益,应被认定为无效条款;债权转让格式条款未经出借人明确同意,不具备法律效力。且C公司并无诉讼代理资质,却通过与网贷平台签订无实质对价的《债权转让协议》,变相从事违规诉讼代理活动,该协议同样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2024年10月16日,经检察机关抗诉,郏县法院再审采纳了抗诉意见,判决撤销原审判决,驳回C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