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zqbcyol

490万罚单背后:嘉应制药2.2亿拆借迷雾,一场董事长导演的“资金魔术”

zqbcyol 2025-08-04 15:31:36 2
嘉应制药涉及巨额拆借资金,涉及金额高达2.2亿,引发监管部门的罚单,金额高达490万,据悉,这一切背后疑似董事长导演的“资金魔术”,嘉应制药面临资金流动问题,涉及复杂的内部交易和资金挪用等问题,监管部门正在深入调查此事,市场也密切关注其后续进展。

  8月3日深夜,一纸来自广东证监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把嘉应制药推上风口浪尖:子公司湖南嘉应在短短四个月内循环拆借2.2亿元给董事长李能实际控制的关联方湖南药聚能,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83%,却直到年报披露才“补票上车”。监管给出的罚单并不温柔——嘉应制药150万元,李能个人160万元,总经理游永平100万元,前任财务总监史俊平80万元,四张罚单累计490万元,相当于公司去年净利润的十分之一。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场“自己立规、自己破规”的荒诞剧:2022年8月,李能刚刚以董事长身份牵头成立“防范关联方占用资金领导小组”,如今却亲自把2.2亿元送进自己另一家公司口袋,剧本反转得比电视剧还快。

  故事要从2024年10月说起。湖南嘉应的财务系统里,一笔笔大额转账悄然启动,短短三个月,1.7亿元像潮水一样涌向药聚能;2025年元旦刚过,又有5000万元紧随其后。所有资金都在当月“一日游”般回到湖南嘉应,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药聚能由李能100%控股,而李能又是嘉应制药的掌舵人,双重身份让这场拆借在“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中失去了程序正义。更吊诡的是,公司《防范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专项制度》白纸黑字写着“董事长任组长”,制度高悬头顶,执行却形同虚设。游永平作为湖南嘉应的总经理,签字放行;史俊平作为财务总监,闭眼盖章;董秘肖巧霞在年报披露前保持沉默——一条完整的“沉默链条”就此成型。

  监管认定,这笔资金往来既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也未及时披露,直接触碰《证券法》第七十八条、第八十条的红线,构成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一款所述“信息披露重大遗漏”。广东证监局在量罚时提到“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较短”“资金已归还”,但这更像给市场的一记温柔耳光:如果2.2亿元都能以“短期循环”轻描淡写,下一次会不会是5亿、10亿?当董事长既是规则制定者又是规则破坏者,制度的牙齿难免被拔光。

  嘉应制药并非籍籍无名。2007年登陆深交所,手握70个药品批文,双料喉风散、重感灵片、接骨七厘片都是耳熟能详的“国民药”。截至8月4日收盘,公司总市值35.17亿元,相当于半个白云山。然而,制药的炉火再旺,也抵不住内部治理的“跑冒滴漏”。2.2亿元资金黑洞被曝光后,二级市场用低开给出态度:8月4日早盘,嘉应制药低开3.6%,成交额放大至前日三倍,恐慌筹码蜂拥而出。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逻辑很简单——如果连董事长都带头“监守自盗”,谁又能保证下一笔拆借不会变成“有去无回”?

  更值得玩味的是嘉应制药的“事后公关”。公告里,公司把责任切割得干净利落:“资金已归还,未造成损失。”但市场更关心的是,归还的钱从哪里来?药聚能的现金流是否依赖嘉应制药输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归还”二字不过是把风险从左手换到右手。更深层的疑问在于,2.2亿元资金被占用期间,嘉应制药是否错失了更优的投资机会?比如扩建长沙生产基地、加码中药创新药研发,甚至是趁行业低谷并购批文?机会成本无人计算,但损失却真实存在。

  监管的铁拳已经落下,但故事远未结束。根据《证券法》第八十五条,受损投资者可提起民事索赔,只要你在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4月29日期间买入并持有嘉应制药,就有资格坐上索赔列车。上海已有律所公开征集委托,预计首批案件将在年内立案。对于嘉应制药而言,490万元罚款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考验是信任重建——如何让投资者相信,下一次资金不会再“深夜出走”?如何让市场相信,百年喉风散的品牌不会因为治理塌方而蒙尘?答案或许藏在一句老话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的权威在于无人例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