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北方工业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0109 专业代码及报考指南
2025年北方工业大学在贵州的招生代码为0109,提供给考生及家长专业代码和报考指南,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参照专业代码选择合适的专业报考,北方工业大学将为贵州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学子实现梦想。
北方工业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为:0109。城乡规划专业代码为:107、录取最低分为515分,法学专业代码为:102、录取最低分为589分,风景园林专业代码为:108、录取最低分为538分,工商管理专业代码为:109、录取最低分为543分,会计学专业代码为:110、录取最低分为564分,对于2025年有意报考北方工业大学的贵州考生来说,了解北方工业大学的招生代码和专业代码是志愿填报的第一步。
北方工业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最低分 |
---|---|---|---|---|
0109 | 历史 | 会计学 | 110 | 564 |
0109 | 物理 | 土木工程 | 519 | 521 |
0109 | 物理 | 自动化 | 527 | 569 |
0109 | 物理 | 统计学 | 502 | 552 |
0109 | 物理 | 机械电子工程 | 503 | 563 |
0109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25 | 535 |
0109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14 | 580 |
0109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07 | 575 |
0109 | 历史 | 工商管理 | 109 | 543 |
0109 | 物理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510 | 559 |
0109 | 物理 | 信息安全 | 528 | 564 |
0109 | 物理 | 工程管理 | 522 | 383 |
0109 | 历史 | 城乡规划 | 107 | 515 |
0109 | 物理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16 | 565 |
0109 | 历史 | 风景园林 | 108 | 538 |
0109 | 物理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04 | 535 |
0109 | 物理 | 工业设计 | 506 | 546 |
0109 | 物理 | 智慧交通 | 508 | 552 |
0109 | 物理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09 | 565 |
0109 | 历史 | 知识产权 | 103 | 567 |
0109 | 物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01 | 564 |
0109 | 物理 | 通信工程 | 513 | 572 |
0109 | 物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511 | 579 |
0109 | 物理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21 | 520 |
0109 | 物理 | 数字媒体技术 | 518 | 568 |
0109 | 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05 | 547 |
0109 | 历史 | 法学 | 102 | 589 |
0109 | 物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17 | 565 |
0109 | 历史 | 经济与金融 | 101 | 548 |
0109 | 历史 | 英语 | 104 | 552 |
2025年北方工业大学报考指南
代码核对:2025年招生代码可能微调,需以贵州教育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建议提前关注官网。
注重专业选择与规划:提前了解北方工业大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
合理规划志愿顺序:根据“冲、稳、保”的志愿填报策略,合理安排志愿顺序。将自己心仪且录取概率相对较高的专业放在前面冲一冲,选择录取概率相对稳定的志愿填在中间,最后用录取概率较大的志愿来保底,以提高整体录取的满意度。
招生咨询:通过北方工业大学招生网“在线咨询”功能或电话,直接向招生办老师确认代码、专业要求等细节。
选科要求:理工科专业普遍要求“物理+化学”,文科专业无限制,需结合自身选科填报。
北方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先后更名为“北京重工业学校”“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北京冶金机电学院”,1985年更名北方工业大学,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文化传统,投身于新中国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和先进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步入新时代,学校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奋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样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