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9岁男孩误付10倍车费索要无果自杀 法律应惩恶扬善

访客 2025-07-23 16:14:38 39471
19岁男孩误付10倍车费索要无果自杀 法律应惩恶扬善摘要: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河南鹤壁19岁男子打车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到浦东新区,本与司机私下谈好100元,但付费时不小心付成1010元,索要无果,数日后自杀。7月21日,男子哥哥郭先生称,弟...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河南鹤壁19岁男子打车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到浦东新区,本与司机私下谈好100元,但付费时不小心付成1010元,索要无果,数日后自杀。

7月21日,男子哥哥郭先生称,弟弟第一次来上海,本准备投靠在上海当地打工的堂弟,“但没想到刚到上海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4月3日晚,哥哥从同伴处得知弟弟有轻生念头,4日从河南赶赴上海,随后和家人及警方一同寻找,历经近6天,于9日晚上在苏州穹窿山发现弟弟遗体,并确认其于4月6日凌晨3点多喝农药自杀。事发到现在,涉事司机从未主动联系过他们,直至郭先生把司机告上法庭,“7月16日开庭,他也没有到场”。(据7月23日九派新闻)

19岁男孩误付10倍车费索要无果自杀 法律应惩恶扬善
郭先生从弟弟手机里找到的支付记录以及要求对方返还的信息(受访者供图)

19岁,本应是怀揣梦想、勇敢闯荡的年纪。一个正值大好年华的青年,带着对大城市的美好憧憬来到上海,却因为指尖的一次误触,陷入痛苦和迷惘,最终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故事背后的悲凉,沉重得让人难以承受。

虽然目前无法确凿地认定,19岁男孩的死去,与误付车费一事直接相关,但从诸多既有事实来看,这笔误付的钱在这场悲剧中,无疑是深切而狰狞的刻痕。多付的910元车费,在很多人眼中或许算不上大钱,不少网友都喟叹,何苦呢,不值得,但对一个初来乍到的打工青年而言,这可能就是他当下所有的生活来源,是在陌生城市立足的一丝底气,是为未来的打拼奋斗积攒的希望,更是他对于这座城市的期盼和信心。当他发现这份希望被自己失手打破,想尽办法也无法挽回时,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绝望,他与这个城市,乃至于这个世界的信任纽带,可能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无情地切断了。

如果事件属实,涉事司机的冷漠刺痛人心,令人愤慨,运营车辆私下议价,本就游离在规范之外,强行占有不属于自己的钱,法律上更属于不当得利。但他不仅不退钱,连一句解释都吝于给出,信息不回、电话不接、法庭不到,为了这么点钱,连最基本的诚信和良知都不要了。这种背信弃义、冷漠贪婪的行为令人不齿,或许也正是这样的态度,将年轻人推向了绝境。

为何这个19岁的男孩会突然赴死?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心灵也太脆弱了,为了这么点钱就放弃了生命,也有人说,内向的性格、沉重的家庭负担、持续的自我否定,无处求援的孤独感,击破了他内心的防线。但其实,有些难以言说的痛苦,旁人确实无从知晓,也无法感同身受,有时候,人会陷入了困苦的沼泽,内心的压力不断积攒,就像气球逐渐充气,任何一件眼前难以解决的小事,都可能成为戳破气球的针,成为压垮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让人扼腕的是,这场悲剧并非注定要发生。如果司机能有最起码的良知,讲诚信、守契约,退回多收的车费;如果警方在提供了司机的车牌信息后,能够给男孩进一步的帮助,让他看到事情有解决的盼头;如果支付平台能对大额转账有更多提醒、介入机制,哪怕只是多提供一些线索,或许也能给这个迷茫的年轻人一点支撑;如果身边的人能够更早察觉他承受的重压,能够给他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安慰……任何一个“如果”成真,都可能改写故事的结局。社会救助网络本该像一张密实的网,接住每个下坠的灵魂,只是这一次,这个年轻人没有被接住。

如今,郭先生作为家人,希望通过法律为弟弟讨回公道,我们应给予他坚定的支持。而涉事司机缺席庭审现场的行为,让这场维权更添了几分沉重和悲怆。生命不该被如此轻慢,弱者也有要求公平的权利,希望法律不仅帮死者追回那应得的910元,更要给诚信和正义一个说法。为了贪占几百块钱漠视他人困境,甚至可能将人推向绝路,这样的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当我们为19岁青年尚未真正开始,便已戛然而止的人生叹息时,也应将这份怜悯和善意,以更积极的方式传递出去。社会应提升公共服务的温度,给予那些处于困难和低谷中的人们,更多关怀和救助;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得到褒扬;应建立更完善便捷的心理援助机制,让那些濒临绝望的呼救被倾听,被安抚。让世间少一些让人难受的遗憾,多一些满载温暖与希望的互助。

(来源:极目新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