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解读多部门打击战略矿产资源走私 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

最近,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开展了一场“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专项行动。自国家对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以来,部分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不断翻新走私手法,试图逃避打击。参与此次行动的部门包括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最高法、最高检、国家邮政局等。行动的目标是确保实现国家出口管制目标,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战略矿产在国家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例如,镓多用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行业;锗在太阳能电池和核物理探测领域很重要;锂能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推动新能源汽车能源变革;钨则常用于先进传感器和工业切割工具等。稀土在冶金、石化、激光、显示面板、磁性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从小型电子设备到大型军事装备都离不开它。
中国在战略矿产方面拥有显著优势,钨、锑、镓等品种储量位居世界首位。特别是在稀土方面,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超过60%,加工阶段控制全球产量的92%。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的数据也显示,美国1000多个使用镓、锗、锑的武器系统中有87%依赖中国供应商。
近年来,一些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背景复杂的机构长期觊觎中国的稀土产业成果,频繁进行情报窃密和矿产窃取。随着中方加强相关矿产出口管制,这些矿产供应紧张,海外价格飙升。例如,锑的价格从2022年9月至今涨幅达115%。由于难以获得且价差巨大,不法分子开始通过走私获取这些矿产。
战略矿产走私的主要手段包括伪报瞒报、夹藏走私和第三国转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中国目前的出口管制主要依靠许可证制度。不法分子可能将矿产资源产品伪报成其他商品,或将原料加工为初级产品,或通过转口方式规避监管。此前在深圳,曾有走私分子将6.8吨纯锑藏匿于货车中,最终被海关查办。
国家安全部指出,部分与某国政府、军方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用巨额订单引诱中方人员大量走私稀土管制物项,甚至要求走私产品达到军用品采购标准。还有境外企业指挥其在华机构搜集矿产开采分离、生产加工、进出口等各环节内部资料,形成完整的走私链条。
作为稀缺资源的战略矿产分布高度不均衡,各国争夺激烈。一些国家为谋一己之私,采取围堵打压等手段,严重威胁了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此次专项行动提出多项针对性举措,如跨部门调查和案情会商,深挖幕后非法实体和走私网络;动员内蒙古、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系统摸排当地企业;加强全链条管控,管好每一个环节。
周密认为,专项行动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国高度重视战略矿产出口管制,将采取切实措施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从严管控战略矿产也是对合规贸易的保护,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