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夫妻制假币消费的作案套路是什么 揭秘“以真换假”骗局

访客 2025-05-14 14:15:00 5684
夫妻制假币消费的作案套路是什么 揭秘“以真换假”骗局摘要: 夫妻制假币消费的作案套路是什么 揭秘“以真换假”骗局。江西抚州警方近期破获了一起跨省假币案。2023年9月,警方连续一周接到5起农贸市场假币举报,远超往日常见的报案量。针对乡村集市...

夫妻制假币消费的作案套路是什么 揭秘“以真换假”骗局。江西抚州警方近期破获了一起跨省假币案。2023年9月,警方连续一周接到5起农贸市场假币举报,远超往日常见的报案量。针对乡村集市监控盲区,警方通过“冠字号追踪+视频接力”锁定关键线索,发现一名女性嫌疑人在菜摊先用真币验钞,再以“换零钱”为由调包假币,该手法在临川、东乡等7个县区导致上千人受骗。

夫妻制假币消费的作案套路是什么 揭秘“以真换假”骗局

2024年4月,专案组收网,在何某龙、徐某花夫妇家中查获伪造设备(彩色打印机、专业油墨、裁纸刀)、20.7万元各面额假币(含1元至50元小钞)及作案记录账本。账本显示他们日均印制200-300张假币,赶集日最高达3000元流水。现场清点赃款耗时4小时,设备与流通假币的纸张纤维、油墨成分完全匹配。

夫妇二人提前制作《抚州乡镇赶集日历》,每日凌晨驱车前往30-50公里外的集市,专挑老年摊主下手。利用老人验钞不便,采取“三步骤调包法”:递真币100元购买小额商品,待验钞通过后谎称“有零钱”收回真币,快速混入假币要求找零,整个过程不超过90秒。

为逃避追踪,二人实行“零库存”策略:当天印制的假币当天在不同集市分散使用,单次最高使用不超过3000元;使用假币时佩戴不同款式假发、口罩,驾驶无牌二手面包车跨县区流窜;家中不备大额假币,仅存放20万元小面额成品用于日常消耗,增加警方串并案难度。

根据《刑法》第170条及司法解释,伪造货币总面额3000元以上即可立案,本案涉案20.7万元已达“数额特别巨大”标准,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5-50万元罚金。鉴于二人系共同犯罪且有前科,或将加重量刑。该案是2023年以来江西首例家庭作坊式假币犯罪,凸显新型犯罪特征:从传统“囤积贩卖”转为“即制即销”,利用农村地区防伪意识薄弱的“零钱经济”作案。

案件侦破后,当地农贸市场假币警情同比下降79.3%,但已有超300位老人因收到假币蒙受损失。小面额假币流通直接冲击农村小额支付体系,破坏交易信任基础。尽管涉案假币尚未流出江西,但20万元假币若全部进入流通,可能引发区域性物价波动。假币犯罪本质是“私人货币发行”,严重挑战国家货币主权,即使小面额假币也可能通过“蚁穴效应”累积成系统性风险。

为防范假币,农贸市场摊主应配备便携式紫光灯,重点查验纸币左侧安全线、水印图案、凹凸印刷手感,对“只买10元商品却付100元”的顾客保持警惕。推行“一验二看三确认”:收到钞票先验真伪,核对金额时口头确认“收您100元,找零90元”,发现异常立即要求更换支付方式,拒绝“二次换钞”操作。牢记全国反假币热线12363,发现疑似假币立即保留交易凭证、记录嫌疑人特征,警方可通过冠字号查询追踪假币流向,形成“发现-举报-打击”闭环。

这起夫妻档假币案警示世人:任何妄图挑战金融秩序的行为,终将在科技追凶与全民防假的铜墙铁壁前无所遁形。守护“钱袋子”安全,需要每个人成为反假币的“流动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