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歼-10C击落阵风是历史性时刻 中国技术首胜西方

5月7日的印巴空战标志着中国先进军事技术首次在实战中击败西方同类技术,这一事件具有历史性意义。这次空战是自1982年贝卡谷地空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据巴基斯坦方面消息,有125架战斗机参与了这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最大交战距离超过160公里。相比之下,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战争和乌克兰战争中的空战规模要小得多。
在这次空战中,歼-10C击落了“阵风”战斗机。巴基斯坦宣布共击落3架“阵风”,一架苏-30MKI,一架米格-29以及一架“苍鹭”无人机。虽然印度尚未完全承认这些损失,但法国方面证实至少有一架“阵风”被击落。歼-10C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和战术上的胜利,更体现了其在实际作战中的优越性能。
此次冲突源于4月22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随后,印度誓言报复,并于5月7日对巴控克什米尔及巴基斯坦本土内的九处目标发动了导弹攻击。巴基斯坦空军随即起飞拦截,双方隔着边境线展开了激烈的空中对峙。巴基斯坦选择优先打击那些直接威胁其领土安全的目标,以节约弹药并保持防空力量的有效部署。
尽管印度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但由于PL-15中程导弹射程远超“米卡”和R-77,使得巴基斯坦能够在较安全的距离上对印度飞机进行有效打击。这导致印度空军在空战中处于明显劣势,只能通过举行大规模空战演习来挽回颜面。然而,在实际冲突中,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战场态势。
巴基斯坦的空战胜利起到了遏制进一步升级的作用。印度既不愿意将冲突扩大到全面地面战争,也无法在空中取得优势。因此,冲突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巴基斯坦通过有限的歼-10C部队展现了其在超视距战斗中的绝对优势,迫使印度重新评估自己的军事策略和技术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歼-10C在本次空战中的表现可能会促使更多国家考虑购买中国的战斗机。同时,这也提醒了其他国家关于基地布局的重要性。印度空军倾向于将基地设置得非常靠近边境线,以便快速响应敌方行动。然而,在现代预警系统和远程精确制导武器面前,这种部署方式反而增加了被先发制人的风险。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歼-10C的成功不仅增强了其对抗印度的信心,还可能推动该国加速向中国采购更多先进的军事装备。而对于印度来说,则需要反思其长期以来依赖西方技术的战略是否仍然有效。随着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断进步,印度面临着如何追赶甚至超越这样一个强大对手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