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节后A股怎么走 消费与科技行业或占优

根据历史数据,自2010年以来,“五一”假期后的10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在15年内累计上涨了7次。特别是在2020年之后的5年中,有4年出现了上涨。分析师指出,“五一”假期后A股短期表现主要受政策、外部事件、流动性和基本面等因素影响。
华金证券邓利军的研究显示,从2016年开始,“五一”前后消费和大金融行业表现通常较好。例如,2016年、2019年和2022年的食品饮料行业,2018年和2021年的医药行业,以及2017年的非银金融行业,在“五一”前10个交易日领涨;而在“五一”后10个交易日,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食品饮料行业,2019年和2021年的综合金融行业也表现出色。这些行业的优异表现主要受到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上升的影响。
今年“五一”前后,消费和科技行业可能继续保持优势。一方面,历史数据显示消费和大金融相对占优,旅游和出行高峰期将直接拉动消费需求,加上近期多地促销活动集中释放需求,因此今年假期前后消费(如食品饮料、家电、消费者服务等)和大金融(如非银金融、银行等)行业仍可能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当前政策支持的方向指向提振内需相关的消费和创新、自主可控相关的科技行业,而产业趋势上行则指向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相关的科技领域。
近期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提振内需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市场对此重视度有所提升。预计后续促消费政策力度和范围将进一步加大。白酒、大众品中与餐饮供应链相关等顺周期板块值得关注,特别是高端白酒中的贵州茅台、五粮液等,次高端白酒与区域白酒如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等。此外,还可以关注前期超跌存在困境反转的标的,如水井坊等。大众品板块方面,建议关注边际改善预期的餐饮链板块如啤酒、调味品,高成长高景气的零食板块,以及受益于生育政策催化的乳品龙头等。
天风证券孙谦认为,白电行业因政策对线下零售持续拉动,外销延续高景气;黑电行业通过政策带动国内结构改善,龙头企业占据海外高端渠道助力发展;厨房大电以旧换新对刚需品类需求提振效果明显;小家电清洁电器一季度内销增速亮眼,外销实现量价齐升;上游零部件下游政策或继续拉动全年需求,智能驾驶利于推升单车价值量。推荐大家电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海信家电;小家电如科沃斯、极米科技、小熊电器;厨大电如华帝股份、老板电器;黑电如TCL电子;其他家电如盾安环境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之中,券商之间的资源互补与整合诉求日益迫切,并购重组成为重构能力体系和竞争格局的选择。中国证券行业有望进入并购整合加速期。政策层面持续强化并购整合引导,注册制、“两强两严”、分类评级改革等举措协同推进,释放出优化行业结构、提升资本效率的信号。行业端面临资本差异、业务趋同与国际化不足等现实压力,整合趋势与能力重塑同步演进。并购不再只是规模扩张工具,更成为资本修复、能力协同与估值重构的重要途径。具备资源互补、协同空间和落地基础的机构有望率先受益。建议关注中国银河、西部证券、信达证券、中信证券以及金融科技标的等。
2024年银行业整体业绩稳健,在外围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受到的扰动较小。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及沪深300ETF因其稳定分红、低估值、高股息价值等特质受到避险资金青睐,同时降准、扩内需、财政部注资等政策托底代表的被动资金或将延续流入态势。银行板块在低利率环境下仍是确定性较强的布局方向,继续看好其防御和红利价值。建议关注高股息、低估值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具备区域优势、业绩确定性强、地方债风险改善的成都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受益于房地产风险缓释、扩内需下零售端业务修复的招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