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馆在世博会惊艳亮相 竹韵书简绘东方华章

2025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盛大启幕,中国馆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与科技的魅力,还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中国馆占地3500平方米,是世博会占地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建筑设计以“中华书简”为灵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提出概念方案。设计巧妙融合了竹子、汉字和书卷等文化符号,将古老的竹简与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展现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诠释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的主题。
关于设计灵感,崔愷表示他在敦煌遗址博物馆的设计中受到启发。书简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馆的设计方法利用书简的打开模式,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徐徐展开的感觉,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记忆。书简上的古老篆字也体现了汉字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馆位于大阪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位置,南侧面向主要道路,西侧靠近中央景观区。崔愷院士利用渐次打开的竹简,将观众带入一个空间廻转、层层递进的园林式展线,展现出含蓄的东方美学。竹简曲墙外有细长的格栅帷幕,如同竹帘,营造出独特的东方园林意境,让参观者享受到丰富的空间体验。
步入馆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篆书石鼓文撰写的醒目“中国”标识,古朴庄重。双曲面屋顶如灵动的书卷轻轻卷起,外立面竹简肌理温润华美。竹简上镌刻着119句汉字诗词名篇,涵盖了《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跨越时空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自然采光的开放式序厅明亮而温暖,光庭与无柱展厅错落相嵌,空间布局流畅而富有变化,仿佛带领参观者走进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馆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全过程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建筑主体采用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墙体选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邬胜荣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举措不仅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还阐释了绿色生态环保的中国理念。
中国馆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和“生生不息”三大篇章,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展览。“天人合一”展区展示了常沙娜创作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天人合一》,将敦煌艺术与二十四节气完美融合。“绿水青山”展区通过厦门筼筜湖、湖南十八洞村等案例,展示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生生不息”展区充满了科技元素,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深海探索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大阪世博会期间,中国馆不仅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还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馆内将举办非遗展演、文旅推介、学术交流和经贸论坛等活动,吸引全球游客感受中国之美,推动双方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中国与世界的拥抱。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东方智慧的深邃魅力,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见证中国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