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文详解带状疱疹,持续疼痛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

访客 2025-10-27 17:14:01 3261
本文介绍了带状疱疹这一病症,强调其持续疼痛不容忽视,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症状包括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和疼痛等,文章提醒读者,带状疱疹的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不应被忽视,应及时就医,了解带状疱疹的特点和症状,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打针时那种短暂而尖锐的刺痛,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眉头一皱。如果这种刺痛持续24小时、3个月甚至3年,那将是怎样的体验?这正是带状疱疹患者每天都在经历的钻心之痛。近期带状疱疹多发,前来医院咨询相关疫苗的人群显著上升。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串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这个病毒在你小时候得水痘后,就悄悄藏在你的神经节里“睡觉”。当你免疫力下降时,它就会被激活,沿着神经跑出来“捣乱”,引发疼痛和水疱。初次感染后,病毒可能一直潜伏在神经节,直到再次被激活,然后表现出沿着所损害的神经支配皮肤出现带状疱疹和疼痛。这种病毒同样也是儿时导致水痘疾病的罪魁祸首,尤其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提高,后遗神经疼痛也会更加严重。

最佳治疗时间是出疹72小时之内。出现以下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无法解释的异常感觉,如穿衣服或翻身时皮肤疼痛;单侧皮肤出现针刺样、放电样、刀割样的疼痛;单侧皮肤部出现红斑、丘疹,继而出现水疱;单侧皮肤同时出现疱疹和疼痛等典型症状。带状疱疹全身都有可能长,有感觉神经分布的地方就有可能长带状疱疹。最常见于胸背部和腰腹部,也可见于头面部、臀部以及四肢。带状疱疹病毒一般只在身体的一侧并只损伤一条神经。如果出现多部位带状疱疹,要高度怀疑患者是否合并了其他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

容易得带状疱疹的人群包括: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如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做过器官或干细胞移植的人、长期吃免疫抑制药物的人;有慢性病的人,如哮喘、糖尿病、肾不好、心脏病、慢阻肺等;累垮的年轻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变差;有自身免疫病的人,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大多数人一生只会得一次,但如果是免疫力特别差的人会反复复发。带状疱疹会传染,主要通过水疱里的液体传播。家里有儿童、孕妇、中老年人都应适当隔离。

带状疱疹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超过三个月,则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该阶段有三个特点:持续时间长,24小时不间断,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体重下降、血压升高甚至自杀风险;治疗困难,综合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如口服药物、神经阻滞、射频脉冲、脊髓电刺激等,可逐步缓解疼痛,但难以根除疼痛。因此,早期积极治疗,避免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治疗的主要目标。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超声阻滞治疗、其他药物治疗、CT引导下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脊髓电刺激治疗及一般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神经的修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药物的减量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减量或骤然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疼痛加重等严重后果。患者应注意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特殊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预防带状疱疹及相关并发症。适宜接种人群包括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久病身体虚弱者、精神紧张、压力较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人。如果正在得带状疱疹,需要等疹子退了、完全不疼了,康复后至少等半年才能考虑接种疫苗。因为疫苗是预防生病的,不是治病的。正在发病的人应该赶紧进行抗病毒治疗。

带状疱疹疫苗并非终身免疫,且目前没有常规进行抗体检测。带状疱疹可能多次发病,接种疫苗有助于减轻发病的症状和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概率。皮肤愈合并不意味着带状疱疹痊愈,不痛才算痊愈。不要因为皮损的愈合而放松警惕,认为“痛”慢慢也会好的。事实上,疼痛存在就意味着神经损伤的存在,不积极治疗可能导致疼痛持续数年甚至终生。疼痛完全缓解才意味着神经完全修复。

如果已经进入后遗神经痛期,应积极治疗。后遗神经痛有口服药物、神经阻滞、射频脉冲、脊髓电刺激等多种办法,可逐步缓解疼痛,但投入的时间、精力、经济都大幅增加。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治疗效果 “事倍功半”,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带状疱疹治疗要趁早,不要留遗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