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寒潮十月突袭北京原因揭秘,三重因素叠加引发关注,短期将回暖

访客 2025-10-24 14:04:58 3436
专家解析,寒潮在10月突袭北京是由于三重因素叠加影响,包括气候变化、自然因素以及特定气象条件,尽管短期内气温将有所回暖,但低温“超前”现象仍引起社会关注,此次寒潮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为何寒潮10月突袭北京?专家:三重因素叠加,短期将回暖 低温“超前”引关注!10月21日清晨,北京市民王女士裹紧外套感叹天气寒冷。南郊观象台监测数据显示,10月20日和21日晨间最低气温连续两天跌破冰点,分别达到-0.5℃和-0.3℃。

街头行人已换上冬装,这波“超前”寒意引发关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表示,此次低温是多重气象因素叠加的结果,虽不算极端但反映出气候演变特征。

冷空气持续盘踞,热量快速流失。当前京津冀正处于强冷气团控制下,基础气温本就偏低。北方冷空气自北向南侵入华北平原,且不断有补充冷空气渗透,导致区域气温持续处于低位。夜间晴朗、水汽含量低,地面热量通过长波辐射快速散失,形成典型的“辐射降温”效应,这是凌晨气温突破冰点的直接诱因。

大气环流调整也影响了气温变化。近十余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出现明显异常,冷暖空气南北交换的强度和频次均较以往增强,导致气温波动幅度加大。对比1985年-2010年与2011年至今的气象数据,北京10月下旬低温事件发生率显著上升。

空气质量改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近十年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晴朗天气占比显著提升。晴空条件会增强白天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也增强夜间地面热量的散失速率,使得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放大昼夜温差,助力高温和低温事件出现。这一结论与京津冀气象研究相符:该区域近6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晴空效应,正在加剧短期气温波动,使得极端低温与极端高温事件均有增多迹象。

不少市民关心这波低温会持续多久。任国玉表示,后几天气温会有阶段性回暖,但这只是短暂现象,改变不了深秋转凉的总体趋势。天气预报指出,10月21日至28日,北京白天最高气温将回升至12~15℃,夜间最低气温升至3~6℃,22日夜间及25日前后还将有弱降水。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地面净热量持续减少,气温总体将逐步向冬季状态过渡,后续仍需警惕更强冷空气带来的降温过程。

任国玉提醒,随着气温波动加剧,公众需更关注天气预报,根据预报灵活调整生活方式,在防寒保暖的同时守护好自身健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