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金价过高吓退年轻人,黄金老铺难再现新宠
高价黄金让年轻人望而却步,难以涌现第二个“老铺黄金”,黄金市场的火热与高昂价格形成鲜明对比,让许多年轻人对黄金望而却步,尽管黄金的价值被普遍认可,但其高昂的价格门槛阻碍了年轻人的参与,目前缺乏更多像“老铺黄金”这样的品牌,它们不仅展示了黄金的价值,更通过创新和服务吸引了年轻消费者,黄金市场需要更多创新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并培育出更多的品牌佼佼者。
2025年10月中旬的天津万象城,上演着一场荒诞又真实的对比:老铺黄金门店前,等待购买的消费者排起长队,有人为一款断货半个月的点钻葫芦吊坠专程跨城而来。
而其他黄金品牌门店,几乎门可罗雀,店员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柜台上“每克优惠110元”的海报早已卷边。
当伦敦金现价格在 "双节" 期间冲破4040美元 / 盎司,创下百年新高,国内金饰价格同步站上1100元/克关口时,黄金品牌的悲喜却并不相通。
老铺黄金靠着“奢侈品”的打法,半年营收暴涨251%;而周大生、老凤祥等传统巨头却在销售和净利承压中挣扎。
黄金还是那个黄金,但卖黄金的生意,早已天差地别。
01买不起金饰的年轻人:租三金、逛水贝、投金条
2025年的黄金市场,用"史诗级行情"形容毫不为过。9 月23日,COMEX 黄金期货价格一度冲到 3824.6美元/盎司,10 月"双节"期间,伦敦金现更是突破 4040 美元/盎司,年内累计涨幅超 50%。
这意味着,若年初买 100 克黄金,到现在资产已增值近2万元。
但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带来销量的狂欢,反而让终端市场陷入"冰与火"的分裂: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505.2吨,同比降3.54%,黄金首饰消费量199.826吨,却同比大降26.00 %。
《财经故事荟》走访多家品牌金店发现,周末期间店内消费者寥寥,显得颇为安静。
一线销售人员也体会到了市场冷热,天津友谊新天地商场的几家黄金饰品品牌销售人员称,“过年、国庆的时候业绩相对好一些,平常人们还是看的多,买的少”。
早在2023年,黄金消费主力军就已经是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的年轻群体,这部分群体的购金比例从16%增长至59%。曾经被视为“土味”的黄金,随着金价的狂飙,让年轻人的“黄金血脉”觉醒了。
但随着近两年黄金价格不断上涨,年轻人普遍觉得金饰溢价高,变现折价明显,流通性弱于金条,并吐槽“大多设计老气、缺乏个性化表达”,金饰与金条的克价差距早已形成明确鸿沟。
以2025年10月20日的市场行情为例,银行投资金条报价约为992元/克,而品牌金饰价格普遍高出30%以上:周大福头部品牌足金饰价达 1262元/克,老凤祥紧随其后报1258元/克,即便是相对亲民的周六福,价格也在1179 元/克。这意味着每克金饰要比投资金条多花187至270元,溢价部分涵盖了品牌附加值、工艺费与渠道成本。
更关键的是,金饰变现时还要面临折价,目前足金回收价稳定在950元/克左右,流通性远不及可近乎等价回收的金条,导致消费群体主动弃购金饰,购买金条。2025 年上半年国内金条销量同比提升23.7%,形成明显的消费倾向转移。
对于既需满足仪式刚需、又讲究性价比的新婚群体来说,租三金正成为新选择。计划年底结婚的李先生算了一笔账:若按当前主流品牌1268 元/克的足金价计算,一套100克的“五金”总成本高达12.68万元;若与投资金条价格对比,这套“五金”的溢价部分就约为 2.76万元,相当于多花了30克黄金的钱。
“金价涨得快,金饰溢价又高,买了之后变现还亏,不如租来用更划算。” 他感慨道。
有的年轻人则转向批发黄金的深圳水贝市场,相较于传统品牌,一克大约能便宜一百多到二百元。有水贝市场金条批发商直言,“国庆前每天能卖500公斤,比去年多了3倍,有客户一次拿10公斤囤着”。
95后小冯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她原本想买某大牌的柿柿如意蛇年项链,一看克重6克左右,价格要价格8000多元,果断转向水贝,"水贝的幸运四叶草5.7克不到六千,日常能戴,比品牌的老款好看多了"。
一些年轻人则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平替黄金——沙金或者金包银首饰。在北京某大厂工作的小张坦言,这两年流行金包银首饰,她买的26克素圈才1500元,戴了一年了,“观感和真金无异”。
02与金价脱钩变“奢侈品”,老铺黄金一枝独秀
金价上涨,抑制了金饰消费。
但玩转了奢侈品打法的老铺黄金是个例外。
2025 年中期财报显示,老铺黄金营收达123.54亿元,同比激增251%;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增长285.8%;更夸张的是,它仅靠41家自营门店(全布局在SKP、万象城等高奢商场),就实现了单店年均2.4亿元的销售额 —— 这是周大福单店效的10倍,甚至超过了爱马仕的坪效(老铺 SKP 店坪效120万/年,爱马仕约98万元)。
因销售火爆,10月17日,老铺黄金发布调价预告称将于10月26日进行产品提价调整,据了解,这已经是老铺黄金年内第三次调价。这一消息引发抢购潮,深圳罗湖万象城、上海豫园、北京SKP等门店人满为患,排队时间普遍超过三小时,热门款式更是被迅速抢空。
“好不容易排到队,想买的款式却没了。”消费者小王无奈抱怨道。
在行业整体疲软的背景下,老铺黄金的逆势增长本质是踩中了 "黄金奢侈品化" 的风口。
过去,传统黄金品牌的商业模式,始终绕不开 "实时金价 + 工费”的框架,工费占利润的60%以上。
但金价暴涨后,消费者对工费敏感度飙升,周大生不得不将工费从 120 元/克降到 80 元,老凤祥工费收入直接缩 25%。
老铺黄金则直接打破了这套逻辑,所有产品采用 “一口价",不按克重计价,宣称要做“黄金中的爱马仕”,且每年固定涨价2-3次,与金价波动脱钩。
今年8月,部分产品涨幅达12%,古法传承系列克单价更是高达2980元,若以周大福足金今日金价1262元/克为基准,老铺黄金的2980元克单价约为其2.36倍。
这种定价模式看似冒险,却精准击中了高净值人群的心理。北京SKP一位多次购买老铺黄金的消费者告诉《财经故事荟》,“我买的不是黄金,是能传世的工艺,按克算反而掉价”。
另外,老铺黄金的核心经营理念是把"古法金"从工艺变成了文化符号。它手握花丝镶嵌、金胎烧蓝等9种非遗工艺,单件作品需匠人耗时超600小时,比如一款花丝八宝吊坠,要手工编织 0.2mm的金丝,成品误差控制在0.01mm 以内,这种复杂度让它的工费能卖到300元/克,是周大福(80元/克)的3倍多。
但光有工艺不够,老铺还擅长给产品 "讲故事"。
在设计上将黄金融合敦煌飞天纹样、商周青铜器元素,比如一款敦煌主题锁骨链,因还原了壁画中的鎏金工艺,上市即断货;在包装上附赠非遗匠人手作证书和历史典故手册,比如金刚杵挂坠会标注 "源自唐代佛教法器,象征智慧与力量";场景上打造沉浸式体验,门店设计成故宫红墙风格,VIP室提供黄金茶具品鉴,消费满 50万元还能体验 68万元的黄金越王勾践剑复刻品。
这种文化赋能,让老铺的客群与国际奢侈品高度重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其消费者与 LV、爱马仕等五大奢侈品牌的重合率达 77.3%。经商的刘女士就直言,"戴老铺的古钱纹平安扣,既能体现审美,也比戴梵克雅宝更有文化感,朋友看到都会问在哪买的"。
最重要的是高溢价的关键,是让消费者相信 "值"。老铺黄金巧妙地通过二手市场构建了保值预期:它的产品回收价能达到官方售价的 7-8 折,远高于普通金店5折的残值水平,而周大生等品牌回收价仅能覆盖原料成本,甚至还要折价。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老铺提供低价翻新服务(30克以下100元),回收的产品翻新后能以8折再次出售,仍能保持较高溢价空间。这不仅养活了大量二手回收商,也让消费者觉得 "买老铺不亏"。
上海一位代购透露,"有人三四个月就把首饰拿去回收,再买新款,相当于花点手续费戴新的,比买奢侈品划算多了"。
这种 "买戴回收再买" 的闭环,让老铺形成了独特的消费粘性:截至2025年6月底,老铺黄金披露的忠诚会员(至少下单一次)的数量为48万,较之2024年12月底,新增会员5.5万人,这些会员的复购率高达60%,带来了68%的营收,撑起其40%左右的毛利率。
除此,老铺黄金在互联网营销上也展现了强大的能力。通过博主和素人晒单,品牌成功构建了一个以用户生成内容为核心的“内容生态链”。打开小红书,几乎满屏都是对老铺黄金的赞美之词,这种自发传播进一步放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尽管老铺黄金通过文化溢价和奢侈品化定位吸引了部分高端客户,但其超高的价格门槛,仍然限制了更广泛消费群体的参与,这也成为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一大挑战。
老铺黄金虽然现在风光,但隐忧已现:40%的产品依赖外包代工,深圳水贝的工厂能 2-3个月内复制其热销款;周大福、周生生等也推出了古法金系列。
作为一个成立仅15年、缺乏深厚历史积淀的“奢侈品”,其高溢价模式能否持续仍存疑问,未来,老铺黄金能否实现长期稳健发展,也需拭目以待。
03传统品牌“变脸”
2025年以来,头部品牌的关店潮从未停止:老凤祥上半年减少297个加盟点,营收同比降16.52%;周大生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大幅下跌47%,关店177家店,净利润大跌63%。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六福集团全球门店总数缩减至3287家,较上年同期净减少296家,降幅达9%。其中,内地市场”六福"品牌加盟店数量同比净减少329家,降幅达11%。
传统品牌的盈利高度依赖工费,金价暴涨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超预期。
现在的年轻人买黄金,要的是 "轻潮省":克重3-5克为主,设计要融合国潮、IP元素,价格要透明。
但传统品牌过去要么款式陈旧,要么搞 "一口价" 却没足够的设计支撑。
面对市场变化,许多传统黄金品牌也开始尝试突破舒适区。
比如潮宏基深耕非遗花丝,在成都开了花丝主题概念店,吸引大量年轻客群。
周生生选择与泡泡玛特、哈利波特联名,深入年轻群体的喜好,推出的DIMOO系列吊坠、串珠,哈利波特手链等,刺激了一大批萌物爱好者、书迷、影迷去购买。
周大福陆续推出多个子品牌,拓展更多用户圈层。
今年6月,周大福正式发布全新高级珠宝系列「和美东方 Timeless Harmony」。其第四代传承人郑志雯透露,“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专门面向资深藏家销售高级珠宝。但是非常独家,非常低调。许多人还不知道我们拥有这样的能力和工艺。”周大福还是第一家拥有自己钻石矿源的中国珠宝品牌;在如今全球三大钻石供应商中,周大福也是中国唯一直接“看货商”的珠宝品牌。
高定工艺叠加钻石资源,是周大福涉足高级定制的底气。
此外,周大福还与陈冠希创立的潮牌联名,“用打破传统珠宝与潮流时尚界限的颠覆性设计,重新定义属于Z世代的个性表达。”
上述产品定价不菲,价格带覆盖6180元~108800元,以此走进潮男圈层。据悉,虽然上述联名款限量发售,对销售额贡献有限,但拉新效果显著。
从当下来看,这场黄金消费变革的核心,其实是黄金消费逻辑的转变:从”买金子保值”到”买设计审美”,从”厚重显贵”到"轻巧日常",从"家族传承"到"个人悦己"。
老铺黄金的成功,是因为先看懂了这种转变;传统品牌的困境,是因为还停留在过去的逻辑里。
未来,能接住"泼天富贵"的黄金品牌,未必是门店最多的,也未必是历史最久的,而是能真正理解年轻人的,知道他们为什么租三金,为什么去水贝,为什么愿意为 3克的小吊坠买单,为什么更偏爱古法黄金。
毕竟,黄金还是那个黄金,但买黄金的人,已经换了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