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精英教育面临内卷挑战,顶尖学生流失与改革之路的探索
顶尖学生逃离新加坡,引发对精英教育的反思与改革,面对内卷现象,新加坡不得不调整其教育策略,探索新的改革之路,为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变化,新加坡将寻求平衡教育资源、减轻学业压力、优化教育环境等措施,以重塑精英教育的未来。
顶尖学生扎堆逃离,新加坡精英教育也不得不变了 内卷下的改革之路。新加坡以精英教育著称,分流教育和因材施教是其教育体系的特色。这种教育模式吸引了许多中国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新加坡脱颖而出。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一位小红书博主记录了她一家三口移居新加坡的经历。她原本以为只是换个地方生活,却发现这里竞争同样激烈。她的孩子刚到新加坡,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小学。虽然新加坡教育资源优质,但学位稀缺、竞争激烈。为了让孩子进入一所较好的国际学校,他们租下了附近的公寓,每月租金高达5000多新币。如果选择较便宜的组屋或远郊区,每天接送和通勤压力会更大。
国际学校的学费每年约5万新币(约合人民币2.76万元),同时还需要父母辅导孩子的英文、华文、科学和数学作业。不久后,一家人又陷入了上海式的内卷,购买评估书籍、报名课外班、请家教、周末参加奥数课程。新加坡的家长和孩子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甚至一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也选择退出或转到职业高中。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为期六年,结束后学生需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SLE)。这是决定学生未来中学类型和升学路径的关键考试。为培养顶尖学生,新加坡推出了IP直通车计划,实行六年一贯制,无需参加O水准考试,直接考A水准,进入顶级高校。每年约有4万名考生参加PSLE,仅前10%可进入IP项目,竞争非常激烈。
成绩稍逊者进入快捷课程(四年学制,考O水准),再升入初级学院或理工学院;基础较弱者进入普通课程(五年学制,先考N水准,合格后可考O水准),升学之路更加曲折。新加坡的分流制度旨在高效配置人力资源,但同时也导致了家庭间的补习竞赛,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近年来,IP直通车计划从人人追捧变成了扎堆逃离。据《海峡时报》报道,每届大约6%-7%的IP直通车计划学生提前退出。这些学生选择参加O水准考试或进入理工学院,部分则转学到其他初级学院、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还有一些前往海外留学。学习压力大、适应困难以及对学术道路的重新思考是他们退出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教育改革也在进行中,调整小六会考计分方式,全面推行中学科目编班制。新的成就等级AL制度将每个科目按1至8等级评分,减少对分数差异的过度关注。学生可根据能力选择修读不同水平的课程,不再“分流”。这一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家长担心改革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这次改革提醒中国家庭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光环,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节奏和多元教育。家长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不应把过多的压力投射在孩子身上。真正的智慧在于耐心滋养,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