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刺眼强光背后的隐形杀手,城市夜间滥用灯光乱象揭秘

访客 2025-10-17 09:40:14 2006
城市暗夜中,刺眼强光成为隐形杀手,威胁交通安全与市民健康,滥用灯光乱象频发,记者深入调查,呼吁公众关注夜间灯光使用问题,不当灯光使用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扰乱居民生活作息,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夜间环境。

刺眼强光:城市暗夜下的“隐形杀手”

郑凯在北京工作,每天晚上下班后开车回家时,经常遇到滥用灯光的车辆。这些车辆有的开着远光灯,有的是车灯特别亮的电动自行车。对面来车的强光让他几秒钟内几乎什么都看不清,这在夜间行车中非常危险。

长期以来,机动车滥用远光灯、电动自行车滥用强光灯等不合理使用灯光的行为持续影响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相关数据显示,夜间交通事故中有30%至40%与滥用远光灯有关。

郑凯家住北京市大兴区,公司在朝阳区,每天通勤近30公里,大部分路程在四环快速路上。尽管路灯照明充足,但滥用灯光的情况依然常见。10月13日晚上8点多,记者随郑凯驾车从公司出发。刚驶入京密快速路,对向车道就出现一辆全程开启远光灯的车辆。这种正面迎上来的远光灯很危险,导致视线受阻,只能放慢车速。在周边环境复杂的临街路段,他还需特别留意光源附近的动静。远光灯车辆驶过后,由于光线骤变,眼前常会短暂发黑。

即便在照明良好的四环路上,仍有车辆开启远光灯行驶。后视镜反射的强光令记者难以直视,不得不偏头躲避。被远光灯跟车同样不安全,无论是车内后视镜还是两侧后视镜,都会把强光反射到脸上,干扰驾驶。这种干扰不仅仅是“晃眼”那么简单,还会打乱正常的驾驶节奏和注意力。

驶离快速路后,电动自行车逐渐增多,强光车灯的侵扰不减反增。行驶至一段路灯昏暗的道路时,远方出现三辆外卖电动自行车。随着它们依次接近,本就不太明亮的场景显得更加昏暗,视野中只剩下刺眼的车灯。最前方的电动车灯光一晃,似乎准备横穿马路。郑凯迅速减速,闪远光灯并鸣笛示意,但对方并未理会,径直穿过。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强光可能导致其他驾驶员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郑凯不到30公里的回家路上,共遭遇14次不合理使用灯光的情况,其中电动自行车滥用强光灯达9次,远超机动车的5次。公开报道显示,电动自行车灯光滥用已呈普遍趋势。在广东省广州市一项随机统计中,30辆电动自行车里,有26辆加装或改装了强光灯,占比超过86%。

除了引发事故,不合理使用灯光还常被当作“斗气”工具,甚至成为冲突的导火索。林同讲述了他在城市快速路上的经历:今年年初某个傍晚,他在正常行驶时,左侧一辆SUV慢速前进。他打灯提速完成超车,却意外触怒对方。随后,刺眼的白光经后视镜反射,直射他的双眼。为了避开强光,他不得不微微低头调整视线角度,但仍感到非常危险。

电商平台上,“电动自行车灯”“强光灯”等商品销量不俗。一些商家甚至标注其产品可以“瞬间致盲双眼(短暂性)”。盲目追求高亮度不仅不安全,还可能适得其反。过高亮度的外置灯可能破坏车辆电路稳定性,引发自燃;强光和爆闪功能更易导致对向驾驶员眩目,增加事故风险。

交通运输部制定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中,已将“滥用远光灯”列为常见不文明行为。然而,现实中“光光相报”的恶性循环仍在继续。希望不合理使用灯光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治理,别再让强光成为路面上的“武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