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雪峰提醒,报考需谨慎,这些院校需慎重考虑(2026版)
张雪峰指出,在报考学校时需注意一些院校,对于某些特定学校,如未被普遍认可或教育质量不高的院校需谨慎报考,尤其是一些在招生宣传中夸大其词,实际教育质量并不如宣传所言的学校,需要考生和家长仔细甄别,在选择学校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的综合实力、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因素,至于具体哪些院校需谨慎报考,建议参考权威教育评估机构发布的排名和相关评价信息,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中,“避坑”与“选优”同样重要。张雪峰作为高考志愿指导领域的知名人士,其建议始终围绕“实用性”与“性价比”展开。对于2026届考生而言,需结合他强调的“专业壁垒”“就业导向”等核心逻辑,警惕那些看似“光鲜”实则存在风险的院校。
张雪峰不建议报的学校
张雪峰多次强调“选专业要选有壁垒的,不要选行业替代性强的”,这一观点在2026年报考中尤为关键。首先需慎重的是“万金油专业扎堆”的院校。这类院校往往跟风开设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但缺乏特色师资与实践资源,导致毕业生陷入“样样通、样样松”的困境。
其次是新兴专业“盲目上马”的院校。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热度高涨,部分院校为吸引生源,在师资、设备未达标情况下仓促开设相关专业。张雪峰曾警示:“新兴专业不是不能报,但要查院校是否有对应的学科基础。”
还需注意“行业衰退关联紧密”的院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行业院校的优势专业逐渐失去竞争力。例如某煤炭类院校,其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曾是王牌,但近年来能源行业转型,2024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仅35%进入对口行业,其余多转行从事销售、行政等工作。张雪峰建议:“选择专业要预判未来5年的行业趋势,不要只看过去的辉煌。”
2026需重点核查的院校特征
除专业因素外,院校的办学稳定性是2026年报考不可忽视的维度。近年来高校合并、转设、停办等调整频繁,部分院校存在“身份转型风险”。
张雪峰提醒家长:“报考前一定要查院校最新动态,特别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的转设进展。”2026年考生可通过“教育部高校设置调整公示”“院校官网通知”等渠道,确认目标院校是否存在转设、更名、搬迁等计划,避免入学后面临教学资源变动。
另一类需慎重的是“区域资源失衡”的偏远地区院校。张雪峰认为:“院校所在城市决定了实习和就业资源。”部分偏远地区的非省会院校,虽在本地有一定知名度,但受地理位置限制,难以吸引优质企业校招,学生实习需前往千里之外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