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者荣耀与谷圈的热潮交汇
《王者荣耀》等游戏卷入谷圈,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竞技娱乐项目,这些游戏融合了策略、竞技和社交元素,吸引了大量玩家投入其中,通过谷圈文化,这些游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九月底,《黑神话:悟空》在杭州开出首家线下旗舰店。两层空间超过千平方米,既有展览也有零售,开业当天人潮涌动,有人排队三小时只为买到一件编号纪念品,热度可见一斑。
这也并非一时兴起的偶然动作,从年初天猫官方旗舰店上新三十余款,到现在把注意力引进实体空间,游戏科学官方正试图把“游戏热度—衍生商品—持续现金流”变成一条闭环。
《黑神话:悟空》线下旗舰店
而在更成熟的商业化路线上,《王者荣耀》同样在不断加码“谷子”。
不只是常规的角色手办、皮肤周边,他们在周年庆、城市赛和电竞赛事节点推出限定礼盒,还开设过线下主题展与咖啡厅。手办、徽章、限定服饰、联名饰品,这些都早已成了“峡谷经济”的组成部分。
甚至在闲鱼二手市场上,《王者荣耀》的限定手办和赛事纪念品,一度比游戏内皮肤更抢手。谷子成了维系玩家情感和身份认同的另一条线。
同一时间线外,网易把《蛋仔派对》与百年珠宝老凤祥联名:线下快闪、五款金饰、游戏内同步上线“老凤祥时光之旅”地图;一边是展柜里的 IP 造型,一边是手机打卡,官方披露全网曝光四千万量级,周边第一次被端进金饰柜台,客单价被抬到千元级。
《蛋仔派对》X老凤祥
尽管游戏热度不胜从前,但通过卖谷子,至少还能保持一定的公众曝光度。
更“教科书”的,大概还是鹰角开展的“音律联觉”。
他们在演出现场把历年热门周边复刻限量发售,每人限购数量写得清清楚楚;实名票、叫号、分批进场,都成了保持秩序的办法。看似是在卖徽章和立牌,实际上卖的是一种“有序参与”的体验。玩家愿意花钱,不只是为了物品本身,更是为了那份“到场的证明”。
《音律联觉》纪念礼包
把这些新闻连起来:买量走高、热度像彩票,游戏厂商把“谷子”当作热度保险、现金流缓冲、乃至 IP 的第二张利润表。
一片热闹之后,最终比拼的不是谁出的款式多,而是谁能把产品做好、把秩序管住。
01 给热度上双保险,把注意力钉进现实世界
黑神话的选择很直白:与其被盗版抢跑口碑,不如自己把正品体系拉起来。
线上先开官方旗舰店,铺开三十余款SKU,价格从几十到数百;然后是9月25日,他们在杭州还开出首家线下旗舰店,面积上千平方米,不只是卖东西,还设置展览和互动空间。
开业当天,湘妃葫芦挂件一小时售罄,多个SKU缺货,排队的玩家把商场中庭挤得水泄不通。
图源:南方日报
线下空间的使用,意味着注意力被彻底拉进现实:你不仅是在买一件周边,而是在走进一个为IP搭建的“现实场景”。
玩家能看到实物质感,能在打卡点拍照留念,甚至能和其他玩家建立即时交流。这比线上购物更强烈地把热度钉在现实世界里,也让厂商有机会延长IP的生命周期。
《王者荣耀》常年孜孜不倦的各种衍生品开发则说明了另一种方式:通过持续的赛事和周年庆节点,把周边消费节奏化。
限定礼盒、纪念手办、电竞队伍联名服饰,这些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社群的凭证。玩家在朋友圈晒出的不是游戏截图,而是限量礼盒和手办,这些实物成了维持注意力的关键。周边成了热度的“第二生命”,让游戏不必完全依赖内容更新来维持曝光。
《王者荣耀》周边
双向联动的结果,是曝光和成交互相加码——而更关键的是,玩家手里那一件“有分量”的贵价单品,让这波热度被“安放”进材质和工艺里。只要质量不过度缩水,这份“实物记忆”就能延长 IP 在现实端的寿命。
鹰角的做法则是在“现场体验”上走得更远。
通过限购、复刻、实名票等办法,他们把玩家的热情引导成一种“有序的消费”。这意味着,周边不再只是装点,而是成了维持社群温度的工具——即便游戏本身没有大更新,现实中的活动也能让玩家感到“关系还在”。
《音律联觉》不同票价赠送礼品不同
宏观层面,今年各地漫展、国创展、电竞节的“谷子”热度明显抬升。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 IP“谷子”交易额在闲鱼平台上首次超过“日谷”,陈列式消费和交换式社交把周边从“纪念品”推向“日常用品”。
可以说,如今的游戏谷子也不再只是一个小众赛道,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单独的消费板块。
02 卖谷子是辛苦钱,关键还在实物联结
眼下的“卷谷子”,看似热闹,但要说能成为游戏公司的主要收入支柱,还为时尚早。毕竟国内游戏大厂过去长期都在享受卖皮肤、卖装备、卖角色等超高毛利的暴利生意。
相比之下,即便件件周边都能卖光,能制造抢购和话题,不论实体产品,还是线下周边店都是更重的资产,却更薄利的生意。
真正决定一款游戏能否长红的,还是内容和玩家社群的黏性。周边更像是补充线,是帮厂商把玩家的注意力从屏幕延伸到现实的一个手段。
图源:网络
黑神话选择把旗舰店开到线下,本质上就是要把玩家的热度转化成“到场的体验”。这比单纯卖挂件、钥匙扣更重要:当玩家走进展厅、看见摆设、排队交流,他们收获的是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这种体验能在游戏热度下降后继续留存。
相比之下,如果只是延迟发货、批次翻车、售后无人理会,那再精巧的设计也留不住人。
鹰角的“限购”“实名票”看似冷冰冰,却在帮助玩家确认——即便是买谷子,这也是一种秩序感的保障。
换句话说,玩家愿意掏钱,不只是因为喜欢角色,而是因为这些角色“走到了身边”,在日常生活里留下了可见可触的痕迹。当然,游戏厂商纷纷开卷谷子,多少也有蹭过去一两年里吃谷热潮的嫌疑。毕竟并非所有周边产品都真的有长线的设计思维,部分产品赶工蹭热度、割韭菜的样子也实在颇为难看。
相比之下,一些成熟的国际案例也很有参考价值。像是小岛秀夫的工作室早在《死亡搁浅》时期,就通过与潮流品牌合作推出限定服饰、联名鞋款,以及设立常态化的周边商店,把“粉丝买周边”变成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对比国内厂商往往是临时起意的快闪和限定,小岛的做法更强调“长线陪伴”——粉丝可以在任何时间走进官方渠道找到心仪的物件,持续性让周边成为社群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热度兑现。
一定程度,今年开始游戏厂商卷谷子,才开始真正有一些严肃性。
黑神话通过旗舰店把热度从屏幕搬到城市空间,《王者荣耀》依靠周年限定维持玩家的仪式感,而小岛秀夫的常态化周边体系,则进一步展示了成熟厂商如何把“谷子”变成长线关系的纽带。
《死亡搁浅》周边
无论是旗舰店、限定还是常设店,本质上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玩家在游戏和角色的热度消散后,依旧能通过现实里的物件和场景保持联结。
当然,国内的周边市场往往都会出现渠道差价、黄牛搅局、盗版横行等情况,一旦官方无法有力改善这些情况,这种“谷子=关系”的逻辑就会迅速反转成“谷子=割韭菜”。
所以,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SKU多少,而是厂商能否提供一种稳定、可信赖的现实联结——让玩家每次走进线下空间、拿到实体物件时,都觉得值得,也觉得被尊重。
因此,真正的“卷”,不是比谁更会炒限定,而是谁能把周边当作延长玩家关系的桥梁。能让人说出“这次比上次更好”,能让玩家在热度退潮后依旧愿意为游戏花时间,为线下产品花钱,那才是真正卷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