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边防战士的中秋夜,月满边关,千里共赏团圆月

访客 2025-10-05 13:03:49 2237
中秋佳节之际,边防战士在边关坚守岗位,虽远离家乡亲人,但他们心怀团圆之愿,共同守望明月,在千里边防线,他们共赏明月,共婵娟千里,这份坚守与担当,展现了军人的忠诚与奉献,也传递了中秋团圆的温馨与祝福。

边关明月升,清辉洒山河。当千家万户围坐一堂,共话团圆之际,有一群人坚守在风雪边关、大漠戈壁、高山密林,用忠诚与担当守护国泰民安。他们就是边防军人。每逢佳节,他们以坚守为笔,书写别样团圆。

南沙岛礁上的坚守,对肩负戍边使命的军人而言,团圆早已超越地理界限,升华为一种精神相依、一份共同守望。中秋节前夕的哨位上,战士们凝望着远方的边防线,用质朴行动书写“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担当。军人的团圆,常与思念相伴,与寂寞为邻,却更因奉献而闪耀、因使命而崇高。

千里边防线上,走下哨位,他们抬头望月,总是会心一笑。这轮明月照耀着边关,也照耀着千里之外的家乡。这一刻,就是他们“隔空团圆”的时刻。一轮明月,见证着军人忠诚戍边的铿锵誓言,诠释着戍边儿郎“此身许国,便是团圆”的家国情怀。那轮明月因此分外明亮;千家万户的团圆也因此更加美好。

明天就是中秋佳节,让我们向坚守在边海防一线的广大边关战友道一声“辛苦了”,向他们的家人送上诚挚的节日祝福。值此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一群坚守一线的边防军人,品读他们的忠诚坚守,感悟他们的奉献担当。

仲秋时节,天山北麓萨尔套山脉,寒意凛然。随着中秋佳节一天天临近,官兵们心头思念更浓。寂静夜晚,星月辉映着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松拜边防连的营区。一级上士吕卓靠在宿舍床边和妻子通电话。手机那头家中,妻子和女儿笑容灿烂。客厅墙上悬挂着全家福,女儿穿着粉色衣服正在搭积木。镜头之外传来妻子的声音:“那天,咱闺女指着全家福喊爸爸呢……”

“女儿乖,等你长大了,跟妈妈一起到边防来看爸爸。”吕卓凑近手机屏幕轻声说,心头早已溢满对妻女的牵挂。今年休假期间,正在咿呀学语的女儿学会了叫爸爸,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归队前一天,吕卓带着妻女去市里拍了一张全家福,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离别时刻,妻子抱着女儿和吕卓道别,他亲昵地牵着女儿的小手,心中满是不舍。

转眼已至中秋节前夕,连队庞指导员叮嘱官兵与家人视频通话时,转达连队党支部对家属们的节日问候。这次通话中,看到女儿又长高了,吕卓的心中既欣慰又愧疚——妻子独自挑起家庭重担,作为丈夫与父亲,他为这个家做得实在太少了。

连队活动室一角,中士赵标正与妻子视频通话。家乡陕西的石榴红了,妻子和家人刚刚在果园采摘完石榴,向丈夫表达喜悦之情。“咱们的日子啊,就像红石榴,越过越红火。”妻子笑着告诉赵标,她打算把今年新采摘的石榴寄一些给连队战友尝尝。说话间,妻子将几颗石榴籽放进嘴里,笑着说:“真甜!”

赵标点点头,心里暖暖的。视频通话十几分钟,妻子始终没有提及国庆中秋小长假。赵标主动对妻子说,等休假的战友归队,他就申请休假,早日回家,和家人“补过”一个团圆节。

庞指导员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妻子写来的家书。打开信封,铺展开信纸,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你那边就快下雪了,记得提前把保暖的衣物准备好……”每次和妻子通信、通话,获知儿子的成长消息,庞指导员都会欣喜不已。“小家伙半夜醒了,非要让我给他讲绘本……”这次视频通话,得知妻子前一晚为了照顾儿子只睡了几个小时,庞指导员心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屏幕那头,妻子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出远门。原来,妻子一直带着孩子与庞指导员的父母一起生活。中秋节快到了,在两位老人的支持下,她准备带儿子一起回娘家探望。庞指导员提醒妻子出门前不要忘记携带证件;担心她带着儿子行动不便,提前安排在妻子老家工作的一位老同学接站。11个春秋,庞指导员从新兵成长为指导员,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团圆夜,却错过与家人团圆的节日。

巡逻归来,下士刘钰池回到宿舍,从铁皮柜里拿出两盒月饼,让战友们品尝,甜美的味道,让战友们赞不绝口。刘钰池笑着说,那是母亲从家乡广东寄来的正宗莲蓉月饼。月是故乡明,月饼还是儿时味道更甜美。“这是镇上的老字号月饼,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刘钰池在一旁向战友们介绍。

中士侯向龙吃着月饼,对刘钰池大声说:“你的‘最爱’,也是我们大家伙的‘最爱’。自从你到了连队,我们年年都吃上了可口的莲蓉月饼。”去年中秋轮到他值班,深夜哨位上,远处走来一个人影。走近一瞧,竟是刘钰池专程来给他送月饼:“我替你站会儿岗,你吃个月饼补充能量。”

风中夹着寒气,侯向龙看着刘钰池的笑容,心里暖暖的。侯向龙的家乡在宁夏。小时候,有一年在广东打工的父亲中秋节回家,给他和弟弟带回一盒莲蓉月饼。他曾和同班战友说起这段往事。“月饼的味道,就是团圆的味道。”没想到他的这句话,刘钰池记在了心头。

4年前的秋天,新兵离家那天,前往边防的运兵列车上,胸戴大红花的刘钰池,看到站在月台上的母亲一直在挥手,心中满是不舍。火车离站,刘钰池从背包中取出母亲提前准备的月饼,咬了一口感觉甜极了。火车开了一天一夜,想起即将奔赴的军营,他的内心又充满向往。这一刻与战友分享家乡的味道,刘钰池感到很满足——原来团圆的味道,早就从家乡带到了军营;传递温暖的人,可以是父母,还可以是战友。

上等兵刘景鹏站在灶台旁,手里拿着面团,跟着炊事班长张秀林一起做月饼坯——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他们正在提前做准备。张秀林在一旁耐心指导。刘景鹏捧着面团,一圈圈轻柔转动,他想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拍照发给远方的母亲,给她报个平安。

“去年中秋,我还在新兵连,一直心心念念母亲亲手制作的月饼。”刘景鹏一边揉面一边说,到了部队,母亲专门把制作月饼的流程记下来发给他。“你按你的方法做,我按我的方法做,咱们来个月饼制作‘大比拼’。”张秀林笑着说。想到战友们能够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月饼,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厨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蒙古族护边员草克图带着儿子阿音格来到军营慰问。“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说话间,草克图大叔将手中的布袋解开,里面是热腾腾、撒满芝麻的烤馕,还有几桶香气扑鼻的奶茶。草克图的家就在连队旁边,家里几代人都是护边员,和一茬茬连队官兵协力巡边。

记得去年中秋,阿音格刚刚大学毕业,追随父亲成为一名护边员。那年,他第一次和官兵一起过中秋。当时,阿音格看着桌上的月饼模具好奇地问:“我可以学做月饼吗?学会了,我回去也给阿妈做月饼。”在张秀林指导下,两人互相配合,一个揉面,一个压模。一会儿工夫,阿音格学着张秀林示范的动作,成功做出一枚月饼。

此刻,看到大家正在准备月饼食材,阿音格也挽起袖子,参与其中。“一家人”相互配合,把面揉好,很快就做出一盘月饼。距离中秋节还有几天,但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吃月饼。阿音格高兴地说:“在草原上,我们过节也是大家一起准备食物,大家齐心协力,这才是一家人!”

深夜,庞指导员带领联合巡逻分队出发了,今夜巡逻联合了驻地警务站、护边员共同进行。这是中秋节前的最后一次联合巡边。月光如水,中士邸鹏辉走在队伍中间,手里握着枪,脚步愈加稳健。这条巡逻路他走了7年,早已熟稔于心。

一阵夜风袭来,邸鹏辉不由得紧了紧衣领。邸鹏辉刚结婚不久,妻子时常给他留言,让他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每次收到妻子的“爱心留言”,邸鹏辉心里就如春风化雨。这些年扎根边关,每次遇到艰难困苦,想起远方的妻子,他的内心就有了力量。

“前面那段路有深水坑,大家踩着我的脚印走。”草克图突然开口,在此次参与联合执勤的人员中,他是护边员代表。前段时间下过雨,灌木丛茂盛,很多路段都有暗坑。草克图坚持和走在最前面的庞指导员并肩前行:“今晚虽然有月光,但是草长得太高了,地面上的水坑不易被发觉。”

半小时后,联合巡逻分队来到391号界碑所在地。月光照在界碑上,上面的“中国”二字更显庄严。庞指导员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布,俯身擦拭界碑。吕卓望着眼前的界碑,已经开始憧憬,女儿长大以后,要带女儿走一趟巡逻路,看一眼祖国的界碑。他还想告诉女儿:“爸爸守护边关,也在守护着你和妈妈。”

分队归营的路上,月亮在头顶一路相随。刘景鹏走在队尾,抬头望着月亮,耳畔响起母亲的一句语音留言:“每次看着月亮,就想起你说,边关的月亮特别亮。”此刻,母亲可能也在望着月亮吧!想到这里,他脚下的步伐也变得轻快起来。

队伍回到营区,已接近凌晨2点。厨房的灯还亮着,只要战友出任务,张秀林就会准备好热气腾腾的夜餐。“趁热喝碗粥吧。” 张秀林给每人盛了一碗粥,小心翼翼递给大家。西北边陲的仲秋,已是寒意深重,餐桌上的热粥让人暖身暖心。不知谁笑着说了一句:“张班长,上次我感冒,你熬的姜汤比药还管用呢!”

张秀林也笑了,取出刚加热过的自制月饼说:“咱今天提前吃月饼,吃饱了不想家!”这一刻,庞指导员走出门,站在瞭望塔下,抬头望月。他会心一笑,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这轮月亮会更大更亮,照耀着边关,也照耀着千里之外的家乡。举目望月的时刻,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

风还在吹,庞指导员不再觉得冷了。他知道,这个中秋,和过去的每个中秋一样,连队官兵守着边,心里也装着家。一家不圆万家圆,守着边,就是守着千万个家的团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