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拒签印度技术人员引发争议
美国对印度技术人员的签证问题引发争议,由于某些原因,美国拒绝签发某些印度技术人员的签证,这引发了关于公平、技术和人才流动的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也凸显了全球化背景下技术人才的流动问题,这一争议仍在持续,各方观点不一,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其后续发展。
一张小小的签证,突然掀起了巨大的风浪。美国和印度,这对关系复杂的伙伴,突然就掰了?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正式落地的一项签证新政。核心内容就一条:H-1B工作签证的申请费,从原来的几千美元,暴涨到10万美元。
消息一出,全世界最炸锅的,不是别的地方,正是美国和印度。两国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彼此的愤怒和谩骂,火药味十足。
这就有点意思了。按理说,美国的签证政策是面向全球的,又不是专门为你印度一家定制的。为什么就这么一张签证,能把美印关系的巨大裂痕,清清楚楚地摆到了台面上?
这背后,显然没那么简单。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弄明白,这张H-1B签证到底是什么?
H-1B签证是美国的一种临时工作签证,并非移民签证,有效期三年,可延长至六年。每年名额6.5万,另有2万专供在美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申请人。
H-1B签证设立之初,是为了给美国企业引进全球精英。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印度。
微软的首席执行官(CEO)萨提亚·纳德拉、谷歌的CEO桑达尔·皮查伊,都是凭H-1B走上美国科技舞台的。
美国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现任CEO阿尔温德·克里希纳,同样是H-1B移民的代表。他就是印度工程师出身,2020年接掌IBM,带着公司冲向人工智能、混合云和量子科技的前沿。
换句话说,美国的创新力,和这些包括印度的外来高技能人才息息相关。
这就是为什么签证收紧后,愤怒声不少。大家担心,收紧签证就会限制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不过,另一边,很多美国民众,也在为签证政策收紧叫好。
在他们看来,签证收紧之后,美国企业至少能优先雇佣美国工人,尤其是防止所谓的“印度移民诈骗”,堵上印度人靠工资报酬要求较低、批量申请,大规模挤进来的漏洞
。
根据去年的数据,71%的美国H-1B签证都被印度人拿走了。甚至有人说,印度人,成功地将H-1B签证变成了“印度人的签证”。
每年一到注册期,就会涌入数十万份来自印度的申请。
美国移民局只得采取“随机抽签”,但由于申请基数里印度人占绝对多数,结果依旧是大部分名额落在印度人手里。
中签的印度人,虽然都与科技产业有关,但背后大体分成两类。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科技公司和印度外包公司始终是签证申领的大头。
他们,显然都是重点打击的对象:
美国本土科技巨头,直接招收印度工程师。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等,因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爆发,对高技能外籍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直接申请H-1B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而印度外包公司,则靠低价劳工优势承包订单。他们把IT系统开发、维护、技术支持、后台运营外包回印度,再派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直接去美国客户的办公室“驻场”。而这部分人,几乎全依赖H-1B签证。典型代表就是印孚瑟斯(Infosys)、塔塔咨询(TCS)等印度本土IT服务巨头,总部设在印度,但在美国设有分支,专门负责对接客户。
可以说,美国的签证新政,精准打在了印度的“命门”上——依靠签证进行技术服务外包,是印度服务贸易的支柱。
我们算一笔账,印度软件业巨头印孚瑟斯(Infosys)2024财年拿下了2504份H-1B初始批准。
按新规算,这家公司光是签证费用就要多掏2.5亿美元,利润直接蒸发掉2.5亿美元。消息一出,这家企业股价当天跌了3.4%。
整个印度IT服务业,超过60%的出口市场都在美国。
一旦美国限制外派人员,印度企业只能临时把业务转回国内或者附近国家来消化,对印度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印关系会因此出现新裂痕。
但如果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场围绕签证的争端,那就把问题看简单了。正像路透社评价的那样:
美国签证政策调整,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争端。
实际上,服务贸易还只是美印关系持续交恶的一个缩影。美国给印度关上的门,不止一扇。
就在今年,双方在货物贸易上同样“反目成仇”。
美国和印度的贸易谈判一直没有太大进展,6月,在印度已经对美开放部分农产品的情况下,美国依然得寸进尺,要求印度大幅开放乳制品和农产品市场。
但乳制品是印度的红线,背后牵动着约8000万小农户的生计。在印度,奶牛几乎是每个农户的财富来源。为了守护这一产业,印度有庞大的乳业合作社和联合会,几乎覆盖全国农户。美国若想打开乳制品市场,等于直接冲击这一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印度自然不会同意。
8月,美国又以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威胁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一轮谈判取消。
印度孟买,一位艺术家创作抗议特朗普对印加关税的作品。
如今,双方谈判仍无明显进展。
也正因美国提高H-1B费用、又对印度加征关税,在这样的贸易背景下,印度外长苏杰生才会在最近表态,签证费用提高这个时间,成为印度谋求新贸易安排的节点。
所以你看,从人才流动的签证,到柴米油盐的贸易,再到国际战略,美国和印度之间,已经出现了全面的、深刻的裂痕。而签证费的暴涨,不过是最新、也最富戏剧性的一个场景罢了。
最后,谭主还想分享两点看法。
第一,美国这一拳,砸在了印度的饭碗上,也是在拆自家硅谷的承重墙。
第二,这更让我们看清,所谓的“盟友”有多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