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迎来智慧索守护,确保百年桥梁安全无虞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配备了先进的智慧索监测系统,为其健康保驾护航,这座重要的桥梁现已拥有“保健医生”,可实时监测桥梁状态,确保百年桥梁的安全与稳定,智慧索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预警,有效保障大桥的长期运营安全与公众安全通行。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有了“保健医生” 智慧索守护百年桥梁。今天,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作为大桥重要组成部分的主缆和主梁系统,在施工时建设者们创新使用了不少科技手段。
植入智慧神经后,大桥可以实时监控主缆的温湿度及应力状态,相当于有了“保健医生”。花江峡谷大桥作为特大型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在使用期间,需要不间断地对主缆的变形、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查,随时掌握其健康状况。传统的监控方法是用测量仪器测变形,再通过变形来反推主缆的受力变化,相对比较复杂。
为此,施工人员架设了三根光纤光栅,即所谓的智慧索。通过光纤光栅传感器,数据传输到终端设备,实现对主缆的实时监控。主缆处于一个密闭空间,受降温影响会有冷凝水,长期积聚会导致主缆锈蚀。传统解决办法是在主缆上开孔,通过湿度监测人工抽湿。而现在使用智慧索后,不仅可以实时监控湿度,还可以自动除湿。
钢桁梁架设也是花江峡谷大桥全桥施工的一大难点。由于大桥所在位置气候多变,尤其是瞬间风速最高可达14级,给高空作业增加了难度。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集各类传感器、视频控制、定位系统和控制系统于一身的智能缆吊系统。
大桥钢桁梁总体长度为1420米,有3354根杆件和184块桥面板,全桥用了80多万套螺栓,将钢桁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架设时施工人员将其拆分成93个节段进行吊装,工程量十分庞大。有了智能缆吊系统,控制中心不仅能实时监控风速、吊装重量、吊具的倾斜度和平整度,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给出相应指令,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协同运行。最终,不仅相邻节段的吊装精度控制到了2毫米以内,效率也从以前最多一天安装1个节段提升到了3个节段。
从智慧索到智慧缆吊系统,技术的创新、应用与迭代不仅让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在“智”取天险中取得突破,也为我国山区大型桥梁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推动桥梁建设向更安全、高效、智能的方向迈进。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有了“保健医生” 智慧索守护百年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