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雷军再战iPhone 17,50多岁的挑战与决心

访客 2025-09-27 11:36:25 40901
雷军在五十多岁之际,再次挑战自我,推出新款智能手机iPhone 17,这款产品在科技界引起广泛关注,展现了雷军的创新精神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决心,iPhone 17的发布标志着雷军对于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这款手机有望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

9月25日,一年一度的雷军年度演讲如约而至。这次的年度演讲,雷军特意选择了和小米17系列发布会同时举行,用他自己之前在微博上的话说就是“蹭小米17流量”。

这也是雷军最为简洁的一次年度演讲。全场活动只有两个半小时,演讲压缩到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了新品发布会。这场全程对标苹果iPhone产品的发布会背后,雷军似乎也是向外界展示小米把“高端化”进行到底的决心。

雷军的年度演讲,分享了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也成为他对小米推进高端化战略的注解。这是他的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改变”。回顾过去5年,小米启动了造车、造芯和高端化,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变。

在向高端化进发5年后,小米汽车和芯片都实现了一定的成就,挑战也同时出现。近日,小米汽车召回了11.7万辆SU7,在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也出现了下滑。

小米处在发展的转折阶段,雷军讲述了自己在转型上的思考、改变的目标,并高调地再次将小米手机对标苹果,或许正是想展示小米“逆天改命”、进一步成长的决心。

9月26日,小米集团港股开盘后持续走低。截至午间休市,小米股价报56.20港元/股,下跌5.47%。

01、10年投入500亿造芯,雷军50多岁出来闯

雷军的第六次年度演讲,把“改变”作为主题,对外解释了小米为何进行高端化转型,并阐述了在手机领域对标苹果、在汽车领域对标特斯拉与保时捷,是必然选择。

雷军在年度演讲中,主要分享了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他说,这两次重大突破,均源于5年前的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

2020年时,成立10年的小米已年收入超2000亿元,但在雷军看来,当时的苹果、三星、华为等头部厂商,仍是横亘在小米面前无法逾越的高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

雷军说,更让自己感到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对小米的质疑声音,比如“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宜”“小米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等等。雷军表示,自己当时曾“陷入了严重的内耗”,但最终,他决定“找到破局之路,逆天改命”。

复盘半年后,小米确定了破局的方案,就是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带领小米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雷军在之前为这次演讲预热时就表示,“造车和重启造芯,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在他看来,这两项决策带来的压力堪比“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

雷军回顾了小米的“造芯”历程:2014年,小米成立了松果电子,2017 年小米澎湃S1发布并搭载上机,但最终还是没有继续下去;2021年小米重启芯片研发之路,经历三年的研发,在2024年初完成了3nm工艺旗舰芯片“玄戒O1”的流片,一年后,搭载玄戒O1芯片的小米15S Pro正式发布。

雷军也强调,玄戒O1只是小米“造芯”之路的第一步,离最终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并承诺小米将“坚持做下去”。

如同雷军所言,自研芯片和汽车业务的同时推进,给小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小米仍要继续坚决投入。在演讲中,雷军还郑重地表示,“小米造芯是认真的”,并立下了“至少要坚持10年、至少投入500亿”的军令状。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换算下来,小米每年在芯片上的投入为50亿元,在整个芯片产业动辄千亿级别的资本博弈中,这个金额并不算多。

IBS(国际商业战略公司)首席执行官Handel Jones曾表示,“设计28nm芯片的平均成本为4000万美元;设计7nm芯片的成本为2.17亿美元;设计5nm芯片的成本为 4.16亿美元;3nm芯片设计高达5.9亿美元。”

TechInsight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排名中,英特尔以165.46亿美元位居榜首,高通以90.27亿美元位列第五,联发科以41.09亿美元排在第八。

小米还亟需在技术上的更多成果,来支撑其品牌竞争力。这也是背负在小米身上的压力。

“没什么好犹豫的,50来岁,正是闯的年纪。”雷军说。

而在后半场的一系列新品发布里,则是为小米下一步的“高端化”产品布局作出了阐释。

02、雷军不演了:4499元小米17对标苹果

这次新品发布会舞台上,雷军也彻底“不演了”,直接硬刚起了苹果。

新品发布环节上,雷军特地把开场时身上的黑色西装外套,换成了一件米色夹克,看起来显得更轻松了。但实际上,对于小米17系列的产品介绍,雷军用了比往年更长的时间,显然花的心思也比往年更多了。

和去年小米15系列发布时,由小米集团副总裁许斐介绍标准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介绍Pro版不同,这次雷军一个人撑住了全场,详细地介绍了每一款产品的性能和参数,这也足见其对小米17系列寄予厚望。

最让雷军引以为傲的,是小米17系列产品的配置表现。

率先发布的小米17标准版,一眼看过去和iPhone 17颇有些相似之处。小米17标准版定位“最强小尺寸全能旗舰”,配备6.3英寸屏幕,机身厚度仅8.06毫米,重量控制在191克,延续了轻巧体验的优势。

在续航方面,小米17的电池容量增加到了7000毫安时。在现场,雷军干脆连“演都不演了”,直接亮出了和iPhone 17的测试对比视频:长达12.2个小时的续航测试中,iPhone 17自身的电量耗完后,再加上了一块磁吸充电宝“续命”,而直到它电量耗光关机,小米17还有26%的电量。

紧随其后发布的小米17 Pro系列,则分为6.3英寸的Pro版本与6.9英寸的Pro Max版本,二者都主打科技影像,落地上一代屏幕技术,主摄和长焦有新技术的徕卡影像系统,全新背屏设计等。

小米17 Pro和iPhone17 Pro,则来了一场更为直接的对标。例如小米17 Pro的背屏设计,由一块2.1英寸的AMOLED屏幕横向覆盖整个后摄模组,摄像头以挖孔形式嵌入。这难免令人联想到iPhone17 Pro的背屏。但在小米17 Pro背屏摄像头模组的右侧区域“妙享背屏”,是块完整的显示区域。

对于早已习惯了一张屏幕的手机用户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大胆尝试。许多人不由得发出疑问:现实中的运用场景都有什么?雷军介绍说,这个背屏设计可实现背屏自拍、个性时钟、AI人像壁纸、AI萌宠壁纸,同时还支持听歌、打车、外卖等功能。

在芯片上,高通9月25日正式发布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后,小米17全系也首发搭载了新一代旗舰移动平台。

价格方面,正如此前小米在产品预告时所言,小米17系列“加量不加价”。雷军现场介绍称,小米17起售价4499元,小米17 Pro起售价4999元,小米17 Pro Max起售价5999元(512GB版本)。当然,在提到价格时,雷军也不忘了提示现场观众,“小米17 Pro比iPhone 17 Pro便宜了4000元”。

不过,光是产品的配置、价格,已经不满足雷军对标苹果的想法了。小米17的新系统澎湃OS 3也能兼容苹果产品,小米推出的5000mAh磁吸充电宝,甚至能够兼容iPhone17全系产品充电。发布会上推出的小米平板8 Pro,对标的是iPad Air,同时还推出了学生加赠优惠服务,和苹果此前推出的“返校季优惠”异曲同工。

在此之前,苹果刚刚发布iPhone 17系列没多久,小米手机便迅速跟进,宣布从原本的“小米16”系列,直接跳到了“小米17”系列产品矩阵。雷军也专门转发微博并表示:“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一时间,舆论哗然。

在发布会上,雷军也明言,小米17系列产品线全面对齐苹果,就是要坚定地走高端化战略。他回应了为什么跳过小米16,“因为太强了”。他还说,也有网友建议要不干脆叫小米18,但“我们还是悠着点”。

虽然很多厂商发布旗舰产品时,总是免不了将iPhone作为对标对象,但像小米17系列如此全程高频对比的,确实并不多见,也引起了争议。在微博热搜中,也有网友称,这是在“蹭iPhone 17的热度”。

据《凤凰科技》报道,在会后,雷军也回应称,改名小米17“引起的舆情也令我挺惊讶的”。但他认为,小米之所以改名,主要原因就是“小米做手机15年,其实有很多人对小米有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看法很固执”,现在大家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5年前我们提出对标苹果,我觉得首先要有勇气,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只有对标,你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并领跑。”

对于小米来说,在这背后,也不乏它在面对国内手机出货量下滑的现实焦虑。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6886万台,同比下降4.1%,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态势。其中小米出货量为1040万台,从第一季度的首位降至第四。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同比下滑2.1%,环比下滑10.1%。

Canalys分析师钟晓磊告诉《财经天下》:“第一季度小米等国产手机是国补的主要受益者,随着国补带来的增长以及消费者换机需求逐渐减弱,它受到的影响也会较大。另外,小米自身也有新品发布节奏的影响,二季度中国市场上市的新品显著少于其他友商,这也导致环比有一定下滑,但整体来看,小米同比的情况依旧是跑赢市场大盘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的高端化成为重点风向。小米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卢伟冰在财报会议上表示,小米手机在国内实行规模化与高端化并进的战略,其中一个大方向就是将重心从4000~6000元高端区,进一步转向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区。

03、小米需要更多惊喜

大家电和汽车业务也被公众寄予了厚望。这次发布会的尾声,雷军也一口气介绍了小米家电的一系列新产品,并介绍了SU7的定制化服务。

在发布会上,雷军也回顾了小米YU7的销售成绩:开售18小时后,锁单突破24万台;从7月6日开始交付,不到3个月时间交付超4万辆。“我知道离大家的期望值还有巨大差距,但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雷军说。

但在今年发布会上,雷军没有带来新的车型信息。在发布会的最后不到半个小时内,雷军为小米汽车发布了一项定制服务,为SU7 Ultra、YU7 Max车型提供5款定制车漆:紫水晶、竞速红、暮光玫瑰、哑光流金粉、嫩芽黄。从颜色选择来看,小米依然在贯彻对女性用户的重点获取计划。

过往汽车定制服务只有劳斯莱斯、保时捷等顶级豪车品牌提供,小米在国产车企中,是首家发布定制服务的。“科技平权、体验平权就是小米的目标。”雷军表示。

但对于期待更多新产品信息的用户来说,小米的这次发布会,仍然是缺乏了一些新意。连雷军的演讲内容中造车、造芯的故事,此前在小米SU 7、YU 7和玄戒O1发布时就已经提到过,因此也有观众吐槽“都是我已知的事了”。

同时,在本次发布会上,雷军未提及任何关于小米AI的进度,包括小米AI在新旗舰机型上的应用体现。

AI智能硬件纷纷涌现,在各大厂商的发布会上AI已经是常见话题。但长期以来,小米在AI研发领域的进度一直是外界的疑问。

去年年底以来,小米开始加大对AI方面的投入,“招兵买马”,不惜开出千万年薪招纳人才。此前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曾透露,2025年小米将投入约75亿元研发AI。但对比之下,荣耀曾表示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美元,以构建覆盖全场景的AI生态体系。

为了成为一家真正“硬核科技公司”,以及继续保持业务增长,小米还需要讲出更性感的新故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