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I与工业的双向奔赴,从概念验证走向价值创造实践

访客 2025-09-25 14:21:09 7762
AI与工业正在迎来双向奔赴的时代,从概念验证走向价值创造,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推动了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工业领域的需求也促使AI技术不断优化和进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双方的合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催生了新的产品和服务,为工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工业AI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价值创造,尤其在机器视觉和具身智能方面。在2025工博会期间,AI与工业的融合成为展会的主线。尽管工业AI应用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其落地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业内专家强调,AI技术必须紧扣工业场景的真实需求,避免陷入“为AI而AI”的误区,并持续提升其在工业环境中的确定性与精确度。

在英特尔展台,一台工业具身机器人展示了搬运能力。今年7月,智元机器人和安努智能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进行了三小时直播,智元机器人通用具身机器人连续进行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任务。该场直播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完成,并实现了批量商业化采购。成都安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CEO文宏杰介绍,现场实现了具身智能的轮式机器人和AMR协同搬运,效率达到了两班倒,每班10.5小时,每台机器人测算下来能够替换0.7个人,一台机器人可以算1.4个人。在空间回收、搬运节拍上,从刚进场时的3分钟提高到接近35秒,已达到人类速度标准并持续进步。

人形机器人在过去一年中表现出色。一位英特尔技术专家表示,这一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增长远超预期。去年销售量约两三千台,当时市场机构对今年的预测较为保守,认为可能达到七八千台。然而,根据目前与客户的交流和市场反应,今年可能会突破3万台甚至更多。作为AI技术在工业场景中落地的典型方向,具身智能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还包括轮式复合机器人、机械狗、工业机械臂和AMR。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提炼出的技术最终也将应用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AI能力。

工业AI是一个比具身智能更广泛的领域,潜在市场规模庞大。近两年,许多企业开始在设备端、数据中心以及在线人机界面(HMI)中广泛应用AI技术。IDC预测显示,无论是通用软件还是工业编程软件,AI的渗透率和市场空间正在快速增大,相应的AI算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除具身智能外,工业AI的具体应用场景还包括机器视觉、工业控制和工业数字化。例如,海康威视在工博会展示了观澜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通过大模型对包装全流程进行实时视频分析,监测是否有配件错漏放的情况发生。台达则展示了AI数字化工厂,结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展出整厂级别的绿色制造方案。施耐德电气将AI技术融入产品、生产运营和服务当中,尝试在全生命周期引入AI。

谈及落地挑战,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行业及战略中心负责人乔锃指出,工业AI往往还达不到工业实时控制的要求,特别是在确定性和精确度方面。AI输出的结果是逐步逼近而不是确定性的输出,因此目前还无法作为控制的核心中枢,而是起到辅助作用。此外,数据基础也是AI应用的基础困难。如何采集大量数据并进行治理,再做数据分析,在中国很多用户的实际应用中,数据并不充足,难以训练AI而不产生幻觉。AI的精准度需要不断累积数据才能实现。丁晓红强调,AI技术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不能为了开发AI而开发AI。在大模型与小模型结合、“AI+具体应用场景”这些方向上,帮助工业AI真正落地,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价值。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