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揭秘台风桦加沙命名规则及其影响,名字背后的意义与力量

访客 2025-09-25 11:41:19 866
台风“桦加沙”的命名遵循特定的规则和命名传统,其名字来源于一种命名列表中的名称,通常与海洋、天气和自然界相关,具体含义可能因文化和语言背景而异,但通常代表着一种自然现象的力量和影响,这篇揭示性文章将探讨台风命名的规则及其背后的意义,同时分析此类命名对公众认知和预警系统的影响。

台风“桦加沙”名字是咋来的?啥意思? 揭秘命名规则与影响!台风“桦加沙”在维持超强台风级别77小时后,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为台风级。其十级风圈一度超过百公里,登陆后外围环流带来的台风雨仍波及十余省区市。“桦加沙”这个名字意为“快速移动”,是菲律宾提供的台风名称,在今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季首次使用。此前菲律宾提供的台风名称“海贝思”因2019年造成严重灾害被除名,由“桦加沙”替代。

亚太台风委员会的14个会员国各自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形成台风名字列表,循环使用。当某个台风造成重大灾害和影响时,相关受灾会员国和地区可向台风委员会提起除名申请,达成一致后该台风名字将被永久除名。

台风路径是指台风系统从生成到消亡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线,历时几天到十几天不等,行走路线多变。有时它们按常规路线西行或转向,但也有不少台风会突然改变方向,形成回旋型、急转型等非常规走位,甚至有些台风从生成开始就向东逆行。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因素包括内部动力因素和周围环境气流的引导、下垫面等外力原因。

台风风圈半径指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向外延伸至达到外围特定风速边界的平均距离。这一指标反映了台风的影响范围。根据风速大小,台风风圈通常分为七级、十级、十二级三种。以“桦加沙”为例,其七级风圈半径西南方向影响范围更广,达380公里。这意味着即使距离台风中心较远,处在台风西南侧的七级风圈内也可能感受到明显的大风影响。因此,关注台风时不仅要关注路径,还要留意风圈半径,判断自己是否在风圈覆盖范围内并采取防范措施。

台风具有巨大的能量,风速可达60米/秒以上,甚至更高。遇到8级风成年人基本站不稳,10级风可以连根拔大树,17级风连车辆都能掀翻,甚至比较坚固的建筑物也可能被毁坏。受“桦加沙”影响,广东阳江上川岛测到65.1米/秒(17级以上)的阵风,打破了广东省内国家级气象站的风速纪录。此外,台风是持续风,如果走得慢一点,持续时间更长,破坏力会加倍。

台风也是强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强降雨易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给广东沿海带来狂风暴雨,深圳道路被淹。

台风中心极低压与外围强风共同作用会导致海水异常堆积并涌向岸边,引发破坏性的风暴潮。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可能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使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9月24日下午,在“桦加沙”影响下,珠海迎风暴增水,黄杨河水位高涨,引发海水倒灌,救援人员利用皮划艇转移受困群众。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警分为四级:台风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预警颜色由浅到深,代表影响程度和防御等级越来越高。国家应急广播提醒,“桦加沙”登陆后风雨影响仍不可小觑,今天强降雨核心区将转移至广西等地,请继续做好防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