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家门口的优质教育,百万新增学位助力实现上好学梦想
深圳正积极扩大教育资源,力争新增百万学位,让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这一举措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此举反映了深圳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城市的教育环境和竞争力。
9月7日清晨,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山下的育才中学桃源校区迎来了首批学生。崭新的教学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耀眼,家长们对此感到十分欣慰。一位家长表示,以前为了让孩子上优质高中,不得不跨区租房陪读,现在只需10分钟就能从家走到学校。
新学期伊始,由中建二局承建的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为南山区新增2700个优质高中学位,实现了“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桃源校区与育才中学蛇口老校区形成“一校两部”,有效缓解了桃源、安托山片区的高中学位紧张问题。校区紧邻地铁7号线深云站,周边生活设施齐全,未来还将与附近的桃源中学、龙珠学校组成教育集群。
宝安区也在加速填补学位缺口。中建八局承建的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改扩建工程,新增3000个优质学位,缓解了区域内初中入学难的问题。该项目不仅扩大了校园规模,还优化了空间利用率,使师生通行更加便捷。
自2020年实施基础教育“百万学位攻坚计划”以来,深圳全市新增中小学校用地超过9平方千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09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新学期里,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充满活力。作为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市直属寄宿制公办高中园区,园内明理、崇文、卓越三所学校已平稳运行,至臻高中也于今年9月开学,累计为坪山区提供9300个学位。
深圳持续深耕教育提质。梅园实验学校以“流动的山林”为设计理念,通过架空连廊连接城市与自然,让学子们在校内微地形植物园间自由奔跑。教室采用“物理+数字”双空间系统,可灵活切换多种用途,为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支持。校长徐博表示,这一变革旨在借助数智技术,推动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福海中学的校园里,非遗舞狮与机器人组成了跨界组合;深圳大学附属光明学校的科创实验室里,学生们围着3D打印机操作学习;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感统训练室内,孩子们通过感觉训练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学位扩容的同时,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目前,深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共有2987所,在校学生278.7万人,教职工28.3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61%、81%、115%。近三年,全市新增公办中小学教师2.9万名,引进104名世界冠军、优秀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表示,深圳正以最大的投入、最好的地块、最优的资源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身上有汗”。深圳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目标定位,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