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国资返场剑南春,重塑品牌荣光

访客 2025-09-22 09:00:01 77165
国资重返剑南春,这一事件涉及到国有企业和白酒产业的融合,剑南春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白酒企业,而国资的回归意味着国家对于该企业的重视和支持,这一举措有望为剑南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源,推动其在白酒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这也反映了国家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白酒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对于剑南春来说,绵竹国资重上牌桌,走进民营与国资携手治理的新时期,有望助力品牌二次崛起。

过往十多年里,剑南春这块金字招牌,在企业内部动荡中一度陷入困局,错失发展黄金时间,甚至有如“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里所抒发的无奈之感。

随着国资在公司话语权的提升,助力品牌、战略和渠道的修复,这瓶酒可能会越来越香。

乔愚执掌剑南春集团3年以来,一步步推动企业甩掉包袱,走进平稳发展期,但他的担子仍然很重,一方面亟待改善对大单品水晶剑的依赖,另一方面整合渠道,提升营收规模,而与国资的“磨合”,将又是他的一个新课题。

国资返场

国资返场剑南春,重塑品牌荣光

一次股权变动,让掉队已久的剑南春,再次站到聚光灯下。

9月12日的工商变更信息显示,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下称:绵竹国资)以13716万元认缴出资,取得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剑南春集团)14.5066%股权,持股仅次于四川同盛投资,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认缴出资完成后,剑南春集团注册资本由80834万元增至94550万元。

这一次,绵竹国资并没有投入真金白银,而是以债权作为出资方式,进入剑南春集团。截至目前,这笔债权的来源,尚无官方信息披露,但业内外的猜疑,早已甚嚣尘上。

22年前,乔天明主导剑南春集团改制,在这个声势浩大的改制过程中,国资股东出局,民营资本成功掌控有着“川酒五朵金花”之一的剑南春。

改制完成后,“剑南春”商标等无形资产掌握在国资手中。但不久后,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将剑南春商标转让给剑南春集团旗下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

一直以来,这个商标的归属争议不断。直至2024年,这个商标相关纠纷加快进度,似乎要通过司法渠道一锤定音。

去年11月-12月,德阳中院就绵竹国资与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剑南春大酒店等多家企业的商标合同纠纷进行了审理,案件聚焦商标转让合同是否合法、是否有效等。

今年7月,剑南春集团、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发起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绵阳剑阁商会的商标行政诉讼,定于7月28日开庭公开审理。

结合这些诉讼来看,绵竹国资是否通过胜诉或庭前调解,且以商标转让费用折算成债权,从而二度进入剑南春体系,获得相应话语权?

蹊跷的是,此次绵竹国资以债权认缴出资,四川同盛投资等其他股东并未采取同时增资,以至于其所持股权被动稀释,或许说明国资与原股东方面已达成某种默契。

绵竹国资认缴之前,四川同盛投资持有剑南春集团73.76%股权,增资完成后持股降至63.0619%,仍为剑南春集团控股股东,乔天明为集团实控人。

国资加码猜想

绵竹国资的这次返场,并未为剑南春集团带来真金白银,但在商标纠纷的特殊背景下,可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品牌进一步内耗。

对于剑南春品牌来说,内耗始于2012年全员持股计划发布后,因回购价格等问题在内部掀起大风大浪。随着乔天明在2015年被查,公司管理层发生内讧,管理层老人杨冬云与乔天明之子乔愚开始长达7年的内斗。这个曾享有盛誉的川酒品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

2023年,乔天明一案尘埃落定,法院判决追缴其私分国有资产等,将其返还给绵竹当地,这给绵竹国资创造了入局的绝好时机。

一方面,这与当地发展白酒产业相关。德阳近年正推动千亿级白酒产业集群发展,而剑南春集团正是德阳重要的产区龙头,且双方已开启了合作。

今年9月初,德阳国资运营平台——德阳控股集团和剑南春集团达成合作,就商贸流通、股权投资等方面进行合作。

另一方面,国资重新回到牌桌,除了强化国资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在于协助和引导剑南春集团走上发展高速路。

如果更现实一点考虑,应是为当地为培育优质税源布局。早在2007年,剑南春集团就是绵竹当地龙头企业,年纳税高达9.7亿元,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一半,且在当地形成相关配套产业,贡献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就业。

2024年12月,德阳工商联发布2024德阳非公企业50强榜单,剑南春集团以收入169.4亿元、纳税总额75.4亿元,位居德阳市非公企业纳税第一。

在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眼里,绵竹国资强化了话语权,直接为剑南春背书,在战略、融资、品牌修复以及经销商等方面,有助于剑南春二次崛起。

300亿元蓝图

长达十多年的动荡中,剑南春也与“茅五剑”时代的白酒头部阵营渐行渐远。

直到乔愚结束企业内斗,出任剑南春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才带领公司进入平稳发展期。

期间,乔愚也发起了追赶的态势,上任之初就立下在2025年完成300亿元的营收目标。在今天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随着公司对市场和品牌的修复,行业调整和外部市场环境骤变,公司遭遇到不小的经营压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4.2亿元、157.5亿元、169.4亿元和163.61亿元,增长已陷入瓶颈。

白酒行业正在上演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2024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突破1700亿元、五粮液营业收入近900亿元,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营收均超300亿元。

在营收规模上的差距只是一方面,剑南春在品牌、市场以及产品结构上,短板逐渐显露出来。

白酒市场格局分化,高端市场份额由贵州茅台、五粮液等把持;次高端市场里,汾酒、洋河以及郎酒早已打得火热。

剑南春品牌,一直以核心大单品水晶剑固守400元价格带。尽管水晶剑以年营收百亿元,但在价格倒挂和电商影响下,水晶剑的终端销售价格备受挑战。

近年来,公司在产品结构上动作频频,先后推出皇家剑南春、青铜面具版等千元级产品矩阵,以及面向中低端市场的绵竹大曲、工农酒以及金剑南系列等产品,在市场反响并不大。

更大的压力在于产能的消化。为了300亿蓝图,剑南春集团斥资30亿元建设大唐国酒生态园,其二期总投资规模为16.67亿元,达产后新增年产3-5万吨优质曲酒和2.5万吨储能。

这些新增产能,在白酒存量时代如何消化,早已是乔愚面前的一道难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