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新华社谈遏制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显现成效

访客 2025-09-09 09:19:29 4008
新华社报道指出,针对农村高额彩礼现象,应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以遏制其增长,报道强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还应加强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综合整治措施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需要持续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环境,针对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政府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包括政策引导、宣传教育、监管执法等,初见成效,旨在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环境。

遏制农村高额彩礼,如何发力?

结婚本是人生大喜事,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动辄几十万元,成为压在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释放出推进综合整治落地见效的积极信号。

针对农村高额彩礼突出问题,我国在宣传引导、婚俗改革、婚恋服务、打击婚托婚骗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局部地区彩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江西省万安县弹前乡旺坑村卢先佐夫妇近期正在筹备女儿的婚事,经过村干部多次上门恳谈,决定将谈好的10多万元彩礼降至5万多元。近年来当地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并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改变这一陋习。

成效背后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为治理高额彩礼问题提供司法指引;民政部推动修订《婚姻登记条例》,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倡导文明婚俗;农业农村部牵头开展大操大办问题治理;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积极指导各地搭建婚恋服务平台,提供婚恋公益服务。

不少地方将彩礼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加强自我管理。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出台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的指导意见》里,明确规定了婚嫁中的多项标准,其中彩礼金额原则上不超过6万元。一些地方还探索通过“低彩礼”“零彩礼”激励措施,引导人们积极转变观念。宁夏对支持婚俗新风尚的群众除提供荣誉奖励外,还在产业扶持资金、创业贷款、社区工作者招录等方面予以支持。

然而,一些地区“天价彩礼”出现“新变种”,给乡村治理带来新挑战。部分地方“天价彩礼”形式更加多样,从单一的现金彩礼演变为“三金一钻”“五金一钻一手机”等组合形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彩礼清单”,再加上房、车的开销,让群众不堪重负。除了明面上的彩礼,部分地区还有名目繁多的改口费、下马钱、离娘钱、买衣服等“隐性彩礼”,甚至对黄金克数有明确要求。此外,一些短视频、自媒体对“天价彩礼”的炒作,推动局部地区农村婚俗攀比心理加剧。

当前全社会共同抵制农村高额彩礼的氛围正在形成,但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陋习仍任重道远。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是文化习俗、性别失衡、城乡差距等多方面因素交织造成的,具有顽固性、复杂性、反复性。综合整治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要求,聚焦重点任务和地区,坚决打好农村高额彩礼整治攻坚战、持久战。扎实开展彩礼状况摸底调查,加强农村婚恋公共服务,依法规范彩礼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规范农村彩礼行为、促进移风易俗,要充分发挥司法作用。各地区要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做好本地区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筛选发布,并严厉打击婚托、婚骗、买卖婚姻、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既要抓彩礼本身,也要从制度上综合施策,逐步消除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鼓励各地积极搭建农村婚恋交友平台、婚姻服务平台,发展公益红娘队伍,加强对社会婚介组织监管,对哄抬彩礼、违法牟利等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共服务。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根本上还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更好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更好解决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根据农村适婚群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扶和指导,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婚恋成功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