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骁龙8 Gen3手机CPU争议再起,是否应该上车?汽车是否变成快消品?
关于骁龙8 Gen3手机CPU是否应该上车,争议不断,一些人认为新技术带来更快的性能和更好的体验,但也有人担心频繁更新换代可能导致汽车行业的过度竞争和快速消耗,关于汽车是否因此变成快消品的问题也备受关注,这场争议凸显了行业发展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推动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对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利益的担忧,关于骁龙8 Gen3手机CPU争议不断,关于汽车是否变成快消品的问题备受关注,这场争议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双刃剑效应,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引发对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担忧。
9月6日消息,现在的汽车行业更新速度堪比智能手机,企业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俨然让其变成了快消品,这也让不少车主刚提车就被背刺。
什么是快消品?一般来说,快消品是指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主要包括包装的食品、个人卫生用品、烟草及酒类和饮料等日常用品。与之相对的概念则是耐用消费品,通常使用周期较长,一次性投资较大。
一直以来,汽车作为仅次于房产的大宗消费品,都归属于耐用消费品的范畴。对于上述问题的界定,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汽车虽然呈现出一定的快消品化趋势,但汽车从本质属性、生产模式以及配套售后等多方面来看,与传统意义上的快消品仍存在巨大差异。
张翔表示,一辆汽车的售价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甚至更高,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会经过长时间考虑、比较,包括对品牌、性能、安全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考量,而且汽车的使用寿命一般较长,即便技术在进步,车辆在正常保养维护下,行驶多年也依然能够满足出行需求,不像快消品那样短时间内就会被消耗完毕,需要再次购买。
从价格上看,汽车还是比快消品要贵得多,它的使用寿命相对于快消品来说比较长。只能说汽车越来越趋向于电子产品,它变成一个智能化的交通工具,但是汽车目前不属于快消品。
多家车企的负责人近期也明确表示,汽车的本质仍是耐用品。某汽车品牌负责人认为,即使用户换车频率加快,安全、耐用、可靠依然是首要标准,这意味着不能用快消品的逻辑开发汽车。造车永远要符合车规级标准,而非消费级标准。
某汽车品牌销售公司负责人近期也曾表示,消费级和车规级芯片差别很大,汽车不是快消品。这也又一次引起网友的争议,比如骁龙8 Gen3手机CPU该上车吗?
据了解,车规级芯片是指通过了国际标准AEC-Q、ISO 26262和IATF 16949等一系列认证的芯片。日常用的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上用的是消费级芯片,消费电子一般都用在室内温暖舒适的环境,而汽车要面临高温、低温、雨雪、沙尘、颠簸、震动等更复杂恶劣的环境,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所以在行业和专家看来,所谓的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更多的还是原有产品的延伸微调或软件升级,很难在硬件层面上实现快速升级与迭代。
张翔举例说,未来汽车的商业模式将更丰富、灵活。消费者买车,甚至可以只买它的服务,像手机一样,比如说签一个两三年的合约,每个月最低消费多少钱,即可使用车辆。服务里面包括汽车充电费,停车费,高速公路的过路费等,以及维修、保养、洗车等。消费者只要买一个服务包,车就可以归自己用。
同时,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升,不同品牌、车型还可共用底盘——当前市场已出现的滑板底盘便是此类产品,能个性化设计,让每辆车的外观、内饰布局都不同,这也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