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东芝电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共创行业合作新典范,跨界共振的艺术解码之旅

访客 2025-09-04 17:10:33 72341
东芝电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合作,共同开创行业合作新典范,通过跨界共振的方式,双方共同探索艺术的解码,将艺术融入电视领域,打破传统界限,这一合作旨在推动艺术和科技的创新融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该合作展现了跨界合作在推动艺术和科技领域的创新潜力。

当电视行业陷入参数内卷的同质化竞争,消费者对优质视听的认知仍停留在冰冷的数字层面时,东芝电视以一场打破边界的跨界合作,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破局思路。2025年8月24日至10月9日,东芝电视与北京声音艺术博物馆联袂打造国内首场《显声视听拓扑》影像声音艺术展,这场融合技术实力与艺术表达的创新实践,不仅让大众沉浸式触摸到声音艺术的温度,更以行业首创的合作模式,重新定义了电视品牌的价值边界,开创了电视行业跨界合作的新范式。

东芝电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共创行业合作新典范,跨界共振的艺术解码之旅

破局行业痛点,从参数罗列转型体验共情

在过去的电视行业发展中,硬件比拼始终是主流方向。然而,这种重参数、轻体验的模式,逐渐让消费者陷入数字迷雾,知道多声道却感受不到声场包围感,了解大音量却分辨不出声音细节层次,技术与用户的真实体验之间始终存在一道鸿沟。

东芝电视敏锐捕捉到这一行业痛点,此次与声音艺术博物馆的合作,正是其跳出传统营销框架的关键尝试。不同于以往单纯罗列技术名词,东芝电视选择将硬核技术转化为可感知、可共情的艺术体验。展览中,四件核心影像声音作品覆盖多个场景,恰好对应大众日常观影的全需求。季俊《目里跳线》中50Hz以下的低频音,经东芝火箭炮SOUND低音炮推至极限,让建筑的冷漠感转化为可感知的空气震动;唐潮《绿松石与阴影泉》里的流水、鸟鸣,借助精准的听觉芯片与声场控制,被完整搬进展厅,让观众在喧嚣中找回注意力的归处;黄安澜《创世纪》的虚拟人声与日系电子音,杨迪《漂流纪念所》的街道回声、童年对话等生活化声音,经东芝电视大芝士100Z700QF的杜比认证5.1.2声道火箭炮音响,配合Hi-Fi扬声器,带来360°层层环绕的沉浸声场,加之音画双芯架构在Mini LED巨幕上精准还原虚拟与现实的厚度,带用户触碰虚拟与记忆的边界。

东芝电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共创行业合作新典范,跨界共振的艺术解码之旅

构建体验闭环,艺术感知与技术解密双向赋能

这场展览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艺术感知→技术解密的完整闭环,让声音的魅力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体验。展览中,四件影像声音作品覆盖四大核心声音场景,从动作片的澎湃低频,到纪录片的自然声还原,从二次元内容的虚拟音效,到剧集的人声清晰度,恰好对应着大众日常观影的全需求。

这种体验的背后,是东芝电视技术实力的支撑。作为行业首个音质技术平台,火箭炮 SOUND基于行业独家的第二代听觉感知芯片BRα,可实现8声道独立驱动,精准将音频信号分配至对应扬声器,无论是天空音的开阔感,还是低音的厚重感,都能清晰呈现;芯片中引入的日本专业调音师Eilex算法,通过自适应滤波技术对声音相位校正,让人声分离更精准;配合杜比5.1.2声道与Hi-Fi扬声器构建的360°沉浸声场,以及帝瓦雷联名调音对声音质感的优化,东芝电视Z700QF让每一种声音都能还原本真,为艺术体验筑牢技术根基。当观众在艺术场景中被声音打动后,再通过技术解读环节了解背后的声学原理,不仅加深了对声音艺术的理解,更对电视音质的技术价值产生了全新认知,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双向赋能。

东芝电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共创行业合作新典范,跨界共振的艺术解码之旅

引领行业变革,硬件制造商升级文化传播者

从行业发展视角来看,东芝电视的此次合作,绝非一次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对电视品牌角色的重新定位,从硬件制造商升级为视听体验服务商与文化传播者。回溯东芝电视的声学发展历程,其每一次创新都紧扣行业趋势与用户需求,从推出第一代火箭炮音响,到首发行业首颗专业独立音质芯片,再到推出火箭炮SOUND技术平台。如今,东芝电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的合作,更是将技术创新与文化价值深度绑定,证明了电视不仅是家庭观影工具,更能成为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也通过打造文化传播新范式,引领行业新变革。

消费需求从物质满足向精神体验升级的当下,东芝电视的跨界实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品牌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领先,更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层洞察与价值延伸。未来,当更多品牌跳出参数内卷,聚焦用户的真实体验与精神需求时,电视行业或将迎来从硬件竞争到价值竞争的全新变革,而东芝电视,无疑已成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

阅读
分享